【大陸產業發展】燈塔工廠 數位化轉型不是選擇題

文/記者張宇琪、陳旭、張璇 |2022.12.31
6028觀看次
字級
福建省南安市九牧高端燈塔工廠,「5G自動運輸車」在車間進行運輸作業。 圖/新華社
工人在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三一集團西南地區首個智能化「燈塔工廠」項目內作業。圖/新華社
聯合利華和路雪江蘇太倉燈塔工廠生產基地的冰淇淋柔性生產線。圖/新華社
重慶兩江新區的三一集團西南地區首個智能化「燈塔工廠」項目外景。 圖/新華社
廣西柳州柳工集團柳工裝載機燈塔工廠項目工地,工人在車間裡調試設備。 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宇琪、陳旭、張璇

在京西鳳凰嶺山腳下的產業園,一頭製造業「大象」在5G與工業互聯網的賦能下正輕盈起舞。

這頭製造業「大象」就是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是全球重工行業首家獲認證的「燈塔工廠」。

這家重型裝備製造商曾經像一頭體型龐大、身形笨重的大象,受限於其離散製造生產模式,以及早期網絡和信息化技術,數位化轉型困難重重。

重工製造行業品種多、批量小,生產項目靠人堆,大多工件結構複雜,又大又重又長,例如一百七十多種鑽桿中最長二十七公尺,重達八噸,二十多種動力頭最重達十六噸。

快到交貨期限,銷售員急如熱鍋螞蟻,商務員卻還不知道,採購員還沒下達採購任務……「組織生產基本上靠喊,急急急、快快快,當時就是在打亂仗。」三一重工樁機工廠製造總監吳志杰說,以前的工廠就是這般模樣。

「面對工程機械和製造業數位化,三一集團要麼『翻船』,要麼『翻身』,不能實現數位化升級肯定就『翻船』,轉型升級成功就會『翻身』。」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穩根直言。

5G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帶來了轉變的曙光。

從傳統製造工廠轉型成「燈塔工廠」,首先需要一大批人從傳統技術工程師轉為數位化工程師。「未來製造業變革,首先是人的變革。」吳志杰說。

演奏「機器交響樂」

從過程來看,工程師需要從和機械打交道,變成和機械、數據一起打交道;計畫調度員吳志杰變成了製造總監吳志杰,調度工作也從以前基本靠喊,變成了靠電腦鍵盤。

由樹根互聯打造的「根雲平台」根據工廠裡三萬六千多個數據採集點收集的工業大數據,為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機型,甚至每一把刀具等匹配最優參數,優化生產節拍。實現生產製造要素全連接,整個工廠已成為深度融合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智慧體」。

如今,走進三一重工樁機工廠,一座座重型設備鱗次櫛比,AGV(無人搬運車)來去自如,機械手揮舞有序,偌大的工廠彷彿在演奏舒緩的「機器交響樂」。

全球領先的「柔性智造」讓生產潛能得到極大發揮。相比於改造前,樁機工廠在同樣的廠房面積產值翻了一番,總體生產設備作業率從百分之六十六點三提升到百分之八十六點七,平均故障時間下降百分之五十八點五。二○二○年,三一樁機工廠的人均產值已達到人民幣一千零七十二點八萬元,領跑全球。三一重工樁機工廠這個專攻重型機械設備的「大象」奔跑起來了。

未來必然的趨勢

梳理中國大陸三十七家「燈塔工廠」可發現,除去重工行業的智能轉型翹楚三一重工樁機工廠,中國還有不少「燈塔工廠」在其細分領域內是領跑者,比如阿里巴巴犀牛工廠、青島啤酒廠等,是全球服裝業、啤酒飲料業的首家「燈塔工廠」。

記者探訪阿里巴巴犀牛工廠發現,這是一家從服裝業切入的製造企業,工廠內的數位化內容無處不在:生產前排位、生產排期、吊掛路線,都由AI來做;一件衣服上的花紋、文字,是消費大數據得出的結論;工廠「智慧大腦」實時控制裁剪、裝配,推出智能導航「棋盤式吊掛」等一系列新技術……

「以前到了『雙11』等電商大促節,我們找傳統工廠做衣服只能靠打電話問進展,我們新品什麼時候上架、什麼時候交貨,心裡沒底。」曾在工廠下單的曾揚健說,「現在通過犀牛智造,可以像查快遞物流一樣,看到製衣的實時進展,有效降低因為延遲交付而招來的消費者差評。」

製造業行業通常不願意接小單急單,曾揚健說,數位製衣可以實現小批量訂製,行業平均「一千件起訂、十五天交付」的生產門檻已快速壓減為「一百件起訂、七天交貨」。

數位化轉型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十年來,大陸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和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行動,深化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發布國家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建成七百多個數位化車間/數位工廠,實施三百零五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和四百二十個新模式應用項目,培育六千多家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業內人士認為,只有主動擁抱數位化,中國大陸的製造業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先機。



綠色製造是未來方向

打造靈活強大的供應鏈

製造業的變遷與未來,可從「燈塔工廠」中探索一二。

其一,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

隨著內外環境變化,中國大陸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迫切,如何將中國製造這個占全球百分之三十比重的產業體系在資源環境強約束下激發出新的增長動能?

在「燈塔工廠」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內,5G如同一條無縫鏈接的紐帶,讓工廠裡的所有元素達到「萬物互聯」,實時洞察生產營運狀態。

「可以這麼理解,工廠生產的產品或移動端設備都有自己專屬的碼,5G網絡幫助掃碼可以將產品或者移動端設備的實時信息上傳,輔助工程師對工廠的整體運行有更好的信息管控。」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工程技術平台平台長胡小波說。

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認為,通過工業互聯網,製造業將在「離線的物理世界」基礎上升級,疊加「在線的數位世界」,從而能夠廣泛利用新一代信息數位技術的能力,推動製造業全面升級。

向訂製化生產轉型

其二,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續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推進綠色化轉型,是提升製造業競爭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愈來愈多的製造業領域,將綠色製造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以阿里巴巴犀牛工廠為例,服裝行業已有企業跑通訂製化生產模式,達到百分之九十五的產品售罄率,基本實現了按需生產,極大節約了資源。中國數實融合五十人論壇副祕書長胡麒牧認為,隨著數位經濟深化發展,愈來愈多的製造業會像服裝行業一樣向訂製化生產轉型。資源得以充分利用,碳排放強度更低。

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上,依託於工廠的智能決策體系,工廠最佳用電模型可以在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繪就。工廠IT工程師陳勇說,工程師可以清楚知道每條生產線的能耗水平,畫出工廠的能耗模型,再結合城市用電的特點,將生產線的工作節奏調節到最優,降低工廠整體能耗。

提升供應鏈韌性

其三,供應鏈更有韌性、更加靈活和強大。

在供應鏈重要性日益凸顯的今天,提升供應鏈水平,深入整合全產業鏈資源,聯動上下游企業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是製造業企業重塑競爭優勢的重要環節。

馬士基集團中國首席代表彥辭表示,傳統觀念對供應鏈的關注集中於準時,但近年來人們愈來愈關注如何打造真正有韌性、更靈活和更強大的供應鏈。

業內專家表示,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雖然有效促進了全球分工和合作,提高了整體生產效率,但也造成了生產供應鏈條的脆弱性。一旦某個供應節點出現問題,極有可能對整體供應鏈造成影響。疫情之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成為熱門經濟話題,就是因為不同國家疫情狀況不同,經濟重啟存在先後順序,供應鏈難以正常運轉。

「燈塔工廠」可以利用各項先進技術提高供應鏈韌性,提高生產效率。以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為例,陳勇說,工廠採用數位化技術,通過5G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讓工廠實現對生產數據的自動採集、自動分析,實時掌握供應商的生產狀態、物料的運輸狀態等,並且對供應商的響應速度形成評價體系,提升對供應商的管理,保證工廠的生產節奏,從而提升供應鏈韌性。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