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心深處的遠遊,包括賞玩身旁物件的溫潤觸感,自得其樂。(洛桑加參醫師示範)圖/時報出版提供
文/洛桑加參醫師
從前找世外桃源還容易。像我家鄉香格里拉,就是塊實實在在存在於物質世界的人間淨土。又或者哪裡殊勝、自然療癒力強,你就往哪裡去,神山、聖地、佛寺、古剎……上千處世界遺產中,很多都是能量點。
自從疫情改變了全人類的移動方式,遁世不再只是搭上郵輪、航班,飛去哪裡旅遊那麼簡單。然而往外跑行不通,又未嘗不是一個契機,讓我們轉而向內,展開一趟趟向內心深處的遠遊。關於提升靈性,關鍵正是向內開啟、關注本心。接下來,讓我們往內心深處巡遊,享受微愜意的四個階段。
放下瑣事,帥氣啟程
試想你今天若準備去旅行,你還會花時間跟早餐店計較少給一顆小籠包嗎?當然沒那閒工夫。護照拿著、行李揹著就要去逍遙了,一顆小籠包能算什麼事?向內心深處的遠遊也一樣,首先要放下的就是人世間拉里拉雜的瑣事。
放下何其難?沒有沒有,一點不難。通關密語跟著念一遍,「愈是不羈的靈魂,愈懶得跟人計較什麼,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同時具有王者般的傲氣與慈悲。」還放不下?那就念三遍。
非思量,任其來去
回想從前出去玩,上了飛機或火車,突然頭痛、屁股癢、睡不著要怎麼辦?不怎麼辦,當然是不去管它,反正不可能一直痛、一直癢、一直不能睡,很少人會因為這種無聊的理由就打道回府。向內心深處的遠遊也一樣,你曾經歷辛苦、感受過心痛,但請明白一點,苦與痛皆無自性,它們都是來來去去,不可能一直存在。
免否定、免在意、免放大、免壓抑。任何雜念、情緒,皆如落在流水上的花瓣,自己來的就讓它自己去,你省省事,別把花瓣撈起來帶回家研究,還用放大鏡檢查,不用那麼認真啦!除非你立志要當個心理學大師。
自得其樂,不與他人說
歷經前兩段淨化,現在你已經到達了目的地。請在你當下所處的空間中旅行。隻身一人,照見自己。不好意思,向內心深處的遠遊無法攜伴,只能自己一個人走。孤獨,是必要條件。至於姿勢,向來隨意。坐著臥著走著,都沒問題。請問今天,你想看什麼呢?欣賞光影流轉、聽雨聲悉落、聞聞清晨的青草香、賞玩身旁物件的溫潤觸感……,無論你願或不願,心淨之初,感官總會變得十分敏銳,顏色更美、飯菜更香,就連好茶,都會變得好上加好,你很輕易就能察覺到這樣的轉變。
欣賞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你若對感官體驗興趣缺缺,大可略過不管。你接下來的行程有兩個選擇,第一,放空無所事事;第二,欣賞一沙裡的一世界。放空的好處是,表意識暫時停止接受外界刺激,潛意識便有餘裕自動重整、除舊布新、該存的存該刪的刪。祕訣是,你可以盯著一片雲或一個燭光,純發呆。
每天花點時間放空是很好的保養,對於預防腦過勞特別好。這一點,我是以醫師的身分說的。如果你選的是第二個行程,那你替自己選了一條開悟的路,這一點,我是用過來人身分說的。你可以趁機解決心中的疑惑、解決不明白不了解、解決掉那個無知的自己。其實你想知道的所有答案,早已在你身旁。當問題一出來,相對應的答案也同時間誕生。不妨像找彩蛋一般自己去找找,這過程很有趣。答案可能有好多個喔,端看你問的是怎樣的問題。
於孤獨中向內心深處的遠遊,能讓真實的自己顯化出來。當你發現身旁有人不經意流露出拈花微笑那樣的笑容時,請別打擾他,找個清淨好地方,你也啟程,向心底的微愜意之境走去。
(摘自《不生病的藏傳煉心術:護你身心均安的內在醫學》,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