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生死大事疑難解惑 (十四)

文/慧開法師 |2022.12.25
1445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 (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案例三【按:仍然以劉葆光居士(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如下,然後分析。】

再說一位我的朋友,他自認為是佛教徒,但也是位肉食主義者。我曾經指引他到台北道場吃粥——星雲大師囑咐常住供眾的臘八粥,他去吃了,覺得太好吃了,一下子就吃了兩碗,還說要找我下次再一起去。我是想接引他去道場吃素齋,以後可以成為正信的佛教徒。沒想到還沒等到我再找他去台北道場吃粥,沒過多久他就往生了,年齡才五十五歲。

在新冠疫情發生的前一年,這位朋友往生了,他在往生前,平常無論到哪裡,總要帶著兩、三本佛書,是佛書而不是佛經,就是現代法師用白話文寫的,也就是放在寺廟裡與大眾結緣的那一類佛書,朋友聚會時,他有時候就一邊聊天,一邊看佛書。

在他往生之後,有一天,另一位朋友突然對我說,在他往生之前的幾次朋友聚會,而我沒有去,但是這位朋友跟我說:「他這幾次的聚會,都帶了一尊小的地藏王菩薩聖像和《地藏經》放在他自己前面。」我們共同的朋友曾經問他說:「大家來聚會,你最近帶佛書來也就算了,怎麼連聊天、喝咖啡、喝茶,也把地藏菩薩像和《地藏經》也帶來放在你前面。」這位往生的朋友就說:「這樣放著比較好。」

沒過一個月,他就往生了,他是單獨住在一棟透天的五樓,家人另外住在隔兩條街的透天厝。那天在午睡的時候他就沒有起床了,一直到第二天,被後面樓的鄰居從窗戶看見,怎麼午睡會睡了二十四小時,還從床上睡到地板上,趕緊報警。

這讓我想到法師所說的「預知時至」,那麼我這位朋友就是冥冥之中有可能預知時至,但是自己卻不知道,無從準備,也無從念佛。懵懵渺渺之中,也不知道投生往何方何道去了!

分析:

從劉居士的敘述來看,他這位已經往生的朋友是頗有善根的人,但似乎還沒有真正學佛,也就是聽經聞法、參加共修等等,如果能夠再多一些「聞、思、修」的因緣會更好。

從他往生前的一些行徑和跡象來看,也就是他參加朋友的聚會,都隨身帶著地藏王菩薩聖像和《地藏經》,連聊天、喝咖啡、喝茶,也把地藏菩薩像和《地藏經》放在他前面,由此觀之,他很有可能是預知時至。

如果他確實是預知時至,就不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至於他是否知道要預先準備?以及如何準備?有沒有念佛?我們就無從判斷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此外,他為什麼會從床上睡到地板上,我們也無從知曉。有關「預知時至」的進一步理解,曾在本專欄發表過〈我們能不能預知自己的死亡?〉系列文章(自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至十二月十八日),後來收錄在《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一書,頁一七八至一八九,請大家自行參閱。

在古早的年代,有不少老人家都能夠預知時至,無疾而終,他們也很可能會事先作後事的準備,但是如果沒有學佛的話,就不會知道要念佛求往生。其實,「預知時至」與「念佛求往生」是相互獨立的兩件事情,後者是須要透過「聞、思、修」的學習,以及「信、願、行」的實踐,否則就如俗諺所云「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事到臨頭是來不及的。

絕多數人到了這一期生命的最後階段,往往是體弱氣衰,精神不濟,乃至惡疾纏身,臥病在床,痛苦難忍,甚至於痴呆、失智、失能;就算沒有病痛,甚至預知時至,也往往身不由己,行為能力大幅下降乃至喪失。所以綜合主觀與客觀而言,我們的「人生最後一哩路」是很難由自己一人獨力走完,而是需要旁人用心護持協助的,不論是兒女晚輩,或是親朋好友,或是同參道友。也因此,我一再強調:大家千萬要及早為自己成立「往生後援會」與「往生互助會」(慧開心法——生死自在「五千萬」的最一項)。

最後,再提醒大家,《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譬如古代的士子,想要進士及第,金榜題名,不是也要及早「十年寒窗」嗎?也就像現代學子,想要出國留學深造,早在畢業之前就要開始規畫與準備了。其實古往今來、世間與出世間的道理是相通的。同理,所有我談的這些「生死自在」的實踐,絕對不是在末期消極地「等死」,而是在生時就積極地「求往生」,同時好好地「活著」精進念佛,與阿彌陀佛保持連線,屆時機緣成熟,蒙佛接引,如願往生。(全文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