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那裡我去過,中斷的劫數
在地理板塊遷移,產生
擠壓現象以前,曾經趺坐
久久體驗鉅大的孤獨
風雲在山區和草原飛
海水銜接處浮波洶湧似血
因心魔造次尋不到出路:
累積的憂鬱世紀曆法上重疊
烈日曝晒中止的意志
閃爍金光喧嘩,勢必──
身後將如山稜線游移
唯我自在空白無邊際
──且被多次造訪,隔著
著火的柵欄呼喚,使用臨時的
名字,一些有聲符號,和手語
叫我分心墜落如生澀的菩提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留意過學校或公園的榕樹呢?如果它是一棵有年紀的樹,你覺得它經歷過哪些事情呢?今天,我們要來談談楊牧這首〈台南古榕〉。
在意象上,這首詩以「板塊遷移」、「擠壓現象」指出古榕因大自然的變動產生變形,以「風雲」、「草原飛」、「海水洶湧似血」說明因板塊推擠,使景色沾染血色;再以「烈日曝晒」說明台灣在地理位置上艱難的處境。「金光喧嘩」指在這座島嶼上的眾聲喧嘩,從荷西時期、明鄭時期,乃至於日治時期,這些政權歷經更迭,世事變化無常。最後,作者以被「多次造訪」、「著火的柵欄」說明這座島嶼悲慘的歷史。在哲理上,詩人以「劫數」、「趺坐」、「自在空白」、「菩提」隱喻古榕歷劫,樹根趺坐,最後任由外在變化。
在節奏上,詩人以「久久,體驗鉅大的孤獨」說明古榕親眼見證歷史的演變,體驗巨大的孤寂;「久久」兩個字,將孤獨感擴大加深,讓讀者感同身受。在修辭表現上,詩人善用轉化,「烈日曝晒中止的意志」、「著火的柵欄呼喚」增添情意;善用譬喻,「海水銜接處浮波洶湧似血」增加畫面感。
讀到這裡,各位是不是很佩服楊牧的想像力呢?下次出門,不妨觀察一下榕樹,也許你也能寫出一首精采的好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