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吳娟瑜
吉兒.泰勒博士在一九九六年左腦嚴重中風,本身是哈佛大學神經解剖學家的她,歷經八年的努力,憑藉自己對大腦的了解,用右腦拯救了左腦,奇蹟式地康復了,行走、說話、閱讀、寫作,完全難不倒她。
她在她的著作《全腦人生》中,提供了讓大腦四大人格好好合作,修正人生不足之處的具體建議。
吉兒.泰勒博士提出的全腦人格分成四大項:
一號人格:規律思考區(在左腦上半部)
二號人格:負向情緒區(在左腦下半部)
三號人格:樂天情懷區(在右腦下半部)
四號人格:開闊思維區(在右腦上半部)
一號人格/二號人格
如果孩子受一號人格主導,平日注重細節、思考周密、一絲不苟,精算度日,這樣的孩子不喜歡被爸媽規範,他自有主張、自律性高。教導時,不妨多用「分享」和「善用問句」,提供孩子多元思考的機會,並學習放鬆和娛樂的習慣。
茹琴的大兒子唸小學五年級,課業不用爸媽操心,但自我要求高,畫圖歪了線,或字體不夠端正,往往重做,且會生悶氣。茹琴後來學習以輕鬆語調、開心分享方式與孩子互動,增強孩子三號人格的特質,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學會開懷大笑。
二號人格主導的孩子屬於「負向情緒區」多,身心壓力大,動不動發脾氣,這時爸媽需以冷靜平和態度引導,讓孩子儘快調適。
振興和莉莉的女兒小學六年級,情緒喜怒無常,只要大人聲調提高,事態就更為嚴重,在「幸福導師班」聽到我分享「全腦人格的教養」後,夫妻恍然大悟。接下來,他們加強女兒三號人格、四號人格的主導能力,學會打開心房、心存感激、樂於請教,漸漸地,女兒懂得情緒覺察,有心事時會主動發聲:「請問爸爸媽媽,誰有空聽我說話十分鐘?」
三號人格/四號人格
三號人格多的孩子,受到「樂天情懷區」主導,每天興高采烈,人際關係靈活,樂天派,爸媽常一轉眼找不到孩子,可不知道又溜到那裡去找玩伴?
秋馨的兒子已國中二年級,全無人生規畫,一天過一天,開心得很,媽媽的叮嚀都是耳邊風,媽媽也是從「全腦人格的教養」學習中,明瞭了兒子的大腦為三號人格主導,不再生氣懊惱。
秋馨更懂得建立遊戲規則,讓兒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等更有責任感,也能有明確的時間管理,該玩則玩,該收心則收心。
至於,四號人格主導的孩子屬於「開闊思維區」,彷彿帶著老靈魂出生,年紀輕輕就懂得隨心所欲不踰矩,行為思想有時比爸媽更成熟。生下這樣的孩子,固然輕鬆許多,但也需注意他們是否過於早熟而心理負擔重。
藍欣的二女兒是四號人格主導的孩子,從小乖巧文靜,從不讓藍欣操心。讀小學二年級時曾對媽媽說:「媽,妳對爸爸太讓步了。」或是說:「做一個女人,需要失去自我嗎?」
這樣的孩子讓爸媽放心,但仍需注意他們的情緒轉折,藍欣學到陪伴二女兒時,可以關心問她:「有什麼可以分享的事嗎?」多加強三號人格的特質,容許女兒童稚,容許她脆弱。
以上四種人格的教養方式,先注意孩子可能被哪一號人格主導,再輔佐其他人格的引導,讓孩子從小走上全腦人格的發展。
我自己從二號人格主導的人生,透過自我省思,學習吉兒.泰勒博士「大腦開會」的習慣,讓四個人格儘速協調,逐漸讓三號人格、一號人格主導,減少了不必要的煩惱和擔心,人生變得順心如意些,這也是閱讀好書後意外的收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