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舉辦「111年度傅鐘獎學金」頒獎典禮,校長管中閔致詞。圖/台大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111年傅鐘獎學金頒獎典禮於昨在台灣大學隆重舉行。台大校長管中閔、教務長丁詩同及各學院院長親臨會場向獲獎學生祝賀,肯定學生的優秀表現。今年共有72位新生榮獲獎學金,近100名學生、家長、貴賓及相關人員出席。
管中閔致詞時表示,過去大家念大學沒什麼選擇,對許多高中生來說,進台大一直是其夢想及最好的選擇。但近年來高中畢業生繼續升學的選擇性多,出國留學的比例更是大幅的增加,「如果亞洲、歐洲與美洲的各個大學都是選項的話,那麼台大就不再會是唯一,會有更多競爭對手。」
同時,他也發現國外都用高額的獎學金來吸引全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因此在108年上任後規畫傅鐘獎學金,以鼓勵優秀高中畢業生就讀台大,留住人才。管中閔也期勉獲獎同學,在台大就學期間必須展現出力爭上游與追求卓越的學習態度與精神,持續學習並強化專長。
丁詩同則說明,傅鐘獎學金一學期10萬元,最多可領4年共80萬元的獎學金,台大每學期的學雜費約2萬5000元到4萬元不等,獲獎學生有這筆獎學金後,在求學期間更能專心於學習,也能讓家長們更無後顧之憂。
丁詩同也分享台大醫學系黃千祐的優秀表現,她已申請到美國柏克來大學與聖地牙哥大學,還有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等國外頂尖大學入學機會,同時也在國際研討會上發表學術研究,表現優異,最後仍是選擇就讀台大。
代表學生致謝詞的外文系王善,分享自己在高中時因為對廣播的熱愛,經營全英文的Podcast推廣青少年議題,更曾以自媒體身分專訪法國、荷蘭、日本、臺灣、阿根廷的電影導演;另外也長期筆耕電影評論和跨文化議題,高三獲邀擔任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作者。
他提到這些行動與嘗試常被說成不務正業,被擔心課業會跟不上,而他則是認為這些斜槓、不務正業,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能力,像是待人接物的方式、跨域整合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等,因此很感謝台大和傅鐘獎學金,肯定他的「不務正業」,轉變為在系上專業領域更出色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