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浙江義烏 世界小商品之都新挑戰 文/記者于佳欣、屈凌燕、魏董華 |2022.12.17 語音朗讀 687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二○一九年,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的一名經營戶(右一)向印度客商介紹保溫杯。圖/新華社義烏小商品市場國際商貿城已實現綠色光伏屋頂全覆蓋。圖/新華社義烏國際商貿城一角。圖/新華社2017年4月29日,一列從英國倫敦始發的中歐班列順利抵達浙江義烏,中歐班列(義烏-倫敦)實現雙向對開。圖/新華社2022年卡達世界杯周邊產品,義烏的占有率為70%。圖/新華社 文/記者于佳欣、屈凌燕、魏董華有人說,「義烏製造」踢進了世界盃。32強的旗幟、加油鼓勁的喇叭和哨子、足球、球衣、大力神杯擺件和抱枕……據義烏體育用品協會估算,「義烏製造」幾乎占整個世界盃周邊商品市場的70%。四十年前的「馬路市場」,如今變身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買全球,賣全球」,相關數據成為預測全球經濟趨勢的風向標;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上萬名不同文化、不同風俗的外商,在此安居樂業、和諧相處……從貼牌到自創品牌這裡是浙江義烏,也是世界的義烏。堅持「興商建市」、「貿工聯動」,今天的義烏市場,已成為小商品製造走向全球的重要門戶。這裡帶動了大陸二十多個產業集群、二百一十萬家中小微企業,商品遠銷二百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向全球持續輸出中國大陸小商品質量、品牌、標準。「這個冬天不太冷。」走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三區,能充分感受到卡達世界盃給體育用品商戶出口帶來的溫度。有人說,「義烏製造」「踢」進了世界盃。三十二強的旗幟、加油鼓勁的喇叭和哨子、足球、球衣、大力神杯擺件和抱枕……據義烏體育用品協會估算,「義烏製造」幾乎占整個世界盃周邊商品市場的百分之七十。對此,義烏奧凱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吳曉明深有感觸。作為卡達世界盃官方授權的紀念品足球生產商之一,吳曉明的訂單量同比增長了百分之七十,最忙的時候五十天趕製了十萬個足球。一個看似普通的足球,要經過剪裁、下料、印色、配染、裝球膽、縫製等十道工序。在吳曉明的足球工廠印刷自動化生產線上,三秒鐘就能完成一個整球的球皮,高效且精準。吳曉明沒踢過足球,卻被稱為「懂球帝」,一個足球拿在手裡,他只需看一眼就知道圖案是否對位、轉角是否工整。「我們做的是自有品牌,生產款式都是自己說了算,利潤也更高。」一開始做貼牌生意的吳曉明,二○○○年選擇創立自主品牌。他感慨:「這就像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看著他一天天成長,很有成就感。」製造業活力的窗口如今在義烏,像吳曉明一樣做自有品牌的商戶隨處可見。從販賣商品到自產自銷,從仿製到創新,從貼牌生產到自有品牌,義烏市場形態的變化展現了這個城市的活力,也折射出中國大陸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創新是第一動力。過去十年,中國大陸製造業增加值從人民幣十六點九八兆元增加到近三十一點四兆元,占全球比重從百分之二十二點五提高到近百分之三十,持續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浙江義烏,這個中國大陸外貿的晴雨表,成為觀察中國大陸製造業活力的窗口。小商品背後也有大技術。在義烏科瑞特數字品牌服務中心,集聚了義烏文具類龍頭企業的各類產品。「過去,大家比拚誰的報價低,現在是爭著考慮誰更能滿足用戶需求。」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協會副會長黃平說,文具筆變化的背後是工藝技術的進步和革新。從最初出口小商品為主,到如今出口太陽能光伏板、汽車整車及零配件、智能設備等,由義烏開出的「義新歐」班列搭載的貨物,也見證著「中國製造」的迭代升級。「無中生有」,這個用來形容義烏發展的詞語,如今也是義烏光電光伏產業的發展寫照。堅持項目為王、招大引強,義烏從零起步,打造出信息光電和汽車製造兩大千億級現代製造業集群。二○二○年,義烏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人民幣千億元。今年上半年,義烏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節能環保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分別達百分之九十、八十、七十以上。在義烏商城大道與福田路交叉口,一個嶄新的數字化市場雄姿顯現。這個瞄準新能源市場需求、立足自身優勢的市場,將成為大陸首個新能源產品展示交易的專業市場。新市場,新產業,新未來。未來五年,時尚、信息、裝備、健康……更多新興產業將成為義烏經濟新的增長點,也將繼續見證中國大陸經濟轉型升級的鏗鏘步伐。提供國際物流運輸通道「義新歐」開行已超過2000列過去十年,義烏的出口額增長五點四倍,進口額增長近十倍。對內物流直達一千五百多個縣市,對外聯通「一帶一路」,二百七十五條國際專線遍布全球。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稱義烏經驗是「打通內外貿構建雙循環」的典型案例。「境外採購商來不了,我們就把市場開到他們家門口。」今年六月三十日,「世界超市」義烏的首個海外分市場在杜拜成立。占地二十萬平方公尺,總投資約人民幣十點零六億元,這個小商品市場將義烏百萬種商品「搬」到杜拜,讓境外採購商在家門口實現看樣、選品、下單。在全球貿易低迷下,義烏出口仍逆勢顯著增長。今年前十個月,義烏進出口總值達人民幣三千九百七十八點七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七點八。順應大勢開新局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出擊。這種闖勁和韌勁,是義烏成長過程中刻在骨子裡的基因。早在二○一三年,當外界認為電子商務將讓「世界超市」走向消亡時,義烏就以「電商換市」的魄力與行動作出選擇。二○二○年義烏再次搶抓數位化機遇,於當年十月推出Chinagoods,至今已撮合產生超千萬元的交易額。在義烏市伊凌諾衛浴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明的展廳,幾個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敲著電腦,與大洋另一頭的客戶線上溝通。「直播間還有一幫人籌備第二天的海外直播。」他說。劉軍明坦言,疫情讓與客戶見面變得更加困難,但危機中也有商機。依靠這些年線上運營經驗,劉軍明全力入駐義烏市場官方線上交易平台︱︱Chinagoods,利用平台上的私域流量,精準獲客。「今年上半年,我們八成的新客戶來自於線上,通過在線溝通,我們還根據客戶需求開發了新產品。」順應大勢開新局。在搶抓發展主動權的這步先手棋中,義烏努力更快一個身位。星寶傘業負責人張吉英做了十幾年高端雨傘,客戶遍及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她加快向大陸消費者靠攏。「雨傘不僅遮風擋雨,更是我們的時尚配飾。」張吉英說,抓住國內消費市場升級的契機,就能撐出一片新天地。互利共贏的平台新時代十年,義烏發展進入「快車道」。今年以來,「義新歐」開行已超過二千列,為穩定國際供應鏈作出重要貢獻。在義烏,各類外資機構有八千多家,常駐外商一萬五千人,尊重、包容、開放、多元的環境,是義烏的引力,也是中國大陸吸引全球外商的魅力。根據義烏市陸港集團鐵路口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菁華介紹,自二○一四年開行以來,「義新歐」中歐班列業務範圍已輻射境外五十多個國家和一百六十多個城市,不僅惠及沿線國家和地區,也為東西方架起一座增強交流的「金橋」。疫情期間,「鋼鐵駝隊」逆流而上,成為各國攜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運紐帶」。「義新歐」中歐班列保持開行不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了暢通的國際物流運輸通道。 前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 長江口2號古船 打開近代上海的時光寶盒 下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曾侯乙編鐘背後的曾國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