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醫院兒科醫師簡佑軒表示,低溫療法的黃金治療時間是在出生後的6小時內,若沒有保護好腦袋,容易造成不可逆後遺症。案例經兩周治療與觀察後,喝奶表現、四肢動作都與正常新生兒無異,目前已順利出院。圖/輔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38周出生男嬰,出生前即發現心跳不穩定、缺氧,出生後心跳一度小於一分鐘60下,經輔大醫院產科及兒科醫師搶救後才逐漸回穩。然而種種跡象卻顯示,孩子是「新生兒周產期窒息合併中重度腦病變」的典型案例,因此轉入兒科加護病房實施「低溫療法」搶救,好在把握住黃金6小時,且後續追蹤狀況良好,於住院兩周後順利出院。
輔大醫院兒科醫師簡佑軒表示,低溫療法是為了保護缺氧缺血性腦病變(HIE)最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他將大腦比喻成電腦,一旦新生兒發生HIE,腦袋會突然「當機」,當腦袋需要「重新開機」時,因血流突然大量灌入腦中,容易造成腦袋負荷過度,進而產生二度傷害;而低溫療法,是為了在病情最不穩定的前72小時,藉由低溫作用,讓腦袋處在低運作狀態,有效避免二度傷害,並讓腦袋能從嚴重損傷中,逐漸恢復。
據國外數據顯示,新生兒周產期窒息發生機率約為千分之一。簡佑軒說,其造成原因繁多,難以事前診斷、預防,常見原因包含臍繞頸,胎盤剝離等。新生兒周產期窒息,會造成全身缺氧缺血,主要器官功能異常、缺氧缺血性腦病變、肺高壓、心臟衰竭、肝腎衰竭等症狀,其中腦部病變,對新生兒影響甚鉅。
輔大醫院兒科醫師簡佑軒表示,低溫療法是為了保護缺氧缺血性腦病變(HIE)最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圖/輔大醫院提供
簡佑軒說,低溫療法的黃金治療時間是在出生後的6小時內,若沒有保護好腦袋,容易造成不可逆後遺症,如發展遲緩、智能不足、癲癇,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腦性麻痺」。因此,中重度缺氧缺血腦病變,建議採取低溫療法,才可將腦部損傷降到最低。
當然,孩子的後續追蹤及照顧也不能馬虎,簡佑軒醫師說,住院期間會安排此類新生兒接受腦部MRI(磁振造影)和腦波圖檢測,並同步照會復健科,門診追蹤時也會查看孩子的神經學發展有無遲緩跡象,若有異狀則需接受早療復健。上述案例,經兩周治療與觀察後,喝奶表現、四肢動作都與正常新生兒無異,目前已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