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瑣談】風吹玉振話風鈴

文/吳宏信 |2022.12.06
621觀看次
字級

文/吳宏信

風鈴,古稱檐鈴、寶鐸、風鐸、響玉、檐馬、鐵馬兒,指的是在風吹動下,透過不斷碰撞發出聲音的飾物,材質有金屬、玉片、玻璃、瓷器、竹片等。藉由「風吹玉振」的聲音,達到警示、靜心、祈福、判斷風向、占卜的目的,一般多懸掛於屋檐、窗邊,可作為裝飾、樂器或宗教器物。

有一說法是風鈴源起於佛寺,建築四角懸掛風鐸,風吹時音遍四方,能避邪驅魔、庇佑平安。據說南京的大報恩寺琉璃塔,檐角掛著一百五十二只銅製的風鈴,只要風輕輕吹拂,數里外均可聽到聲音,只可惜現在已看不到了。

相傳,隋煬帝曾以薄玉片雕成龍形,掛在檐上發出竹聲取悅皇后,名「薄玉龍」;民間避諱改用馬的造型,名「玉馬」、「風馬兒」。《唐制》曰:「學士院深嚴,懸鈴索備警,長慶中,河北用兵,常夜作聲以鳴緩急。」《宋史‧禮志》亦云:「明堂庭樹松梓檜,門不設戟,殿角皆垂鈴。」可見中國自古就使用風鈴。

佛門〈風鈴偈〉曰:「渾身似口掛虛空,不論東西南北風,一律為他說般若,叮叮咚咚叮叮咚。」陸游〈枕上聞風鈴〉亦云:「流汗沾衣熱不勝,饞蚊乘勢更縱橫。夢回忽覺南風起,時聽錚然一兩聲。」

據說,唐朝時留學日本的僧人將風鈴帶回國,並發揚光大,江戶、大正時代更是大量製作,形塑出特有的文化,成為消夏三寶之一,深受日本人喜愛。此外,祭典時還會用風鈴演奏,成為人天溝通的橋梁,神奈川縣每年夏天還會舉辦「川崎大師風鈴市集」,也讓不少人誤以為風鈴源自於日本。

現今風鈴多為倒茶杯(碗)型,中心懸掛鈴舌,下方垂吊紙片(日本人稱為「短冊」),可在上面寫下吉祥祝福的話,當微風拂吹短冊,帶動鈴舌敲擊風鈴,便會發出清脆聲響。而華人認為風鈴「好韻」代表「好運」,可用於風水化煞;贈送親友,可表達問候思念之意;或是當成樂器,敲打出靜心冥想的樂曲。

我的書房清靜幽適,窗外陽台種植花草,鐵架上懸掛風鈴,每當隨風輕送,傳來清脆聲響,總讓人感受到一股清涼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