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風骨】兩封熠熠發光 的〈乞米帖〉

文/齊夫 |2022.12.06
668觀看次
字級

文/齊夫

西元一三二二年,剛告退回鄉的趙孟頫與諸友相聚,談古論今,感慨萬千。其間聽說多年老友牟應龍家境困難,無米下鍋,心裡十分難受;然而自己也身無餘財,力不從心,就決定寫一封信向朋友募捐:「友人牟成甫之貧,香嚴所謂錐也無者,豐年猶啼飢,況此荒歉,將何以堅其腹而瞻其老穉!淵明乞食,魯公乞米,賴多古賢可為口實。仁人義士,有能指魯肅之囷而實萊蕪之甑者乎?」

意思是說,老友牟應龍家境困窘,一家老小在豐年也經常衣食不繼,現在遇到了荒年,更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連填飽肚子都是奢望。史上很多仁人志士都曾經遭遇坎坷,一些古賢也為了生存有過不堪的往事,陶淵明向人乞食,顏真卿向人乞米,但這都未損他們的尊嚴和清譽。因此,希望各位有能力的朋友可以出手幫一幫他,讓他一家度過難關。

信長不及百字,殷殷關切之情躍然紙上,讀來讓人心裡暖洋洋的。同時,趙孟頫在信中把牟應龍直比陶淵明、顏真卿,從另一個側面也對他的氣節操守給予了高度讚揚。

這封信名曰〈為牟成甫告貸書〉,後世稱之為〈乞米帖〉,現存放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巧得很,信中所提到唐代顏真卿的〈乞米帖〉,又名〈與李太保帖〉,則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當年,朝廷高官顏真卿,清廉如水,不貪外財,也因家中缺糧,寫信向同事求助,留下千古美談。兩個赫赫有名的大書法家,兩封熠熠發光的〈乞米帖〉,不僅是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也是古人高風亮節的最好載體。

牟應龍是當時有名學者,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他無意仕途,不求發達,好幾次做官機會都放棄了,平心靜氣地在家裡鑽研學問,著書立說。可是,這些東西卻換不來大米白麵,家裡又沒有其他進項,久而久之,他就成了入不敷出的貧困戶。加之他臉皮又薄,不好意思去求貸告困,日子就愈過愈艱辛,眼看就維持不下去了。

趙孟頫急朋友之所急,不顧自己曾是朝廷官員身分,以個人名義向熟識的朋友故舊開口求助,可謂情深似海,義薄雲天,所謂管鮑之交、桃園之誼,亦不過如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