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作者繪海涅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我一直希望能夠筆耕貢獻社會。在人文方面很幸運能擔任《人間福報》的專欄作家;而在科學方面,則有《科學人》雜誌這個科普園地讓我參與。
2021年李家維教授找我接任《科學人》雜誌總編輯。我受寵若驚,覺得自己稱不上「科學人」,頂多是一位「工程人」。和這本雜誌的淵源是曾經寫過一兩篇文章刊登,然而我真是這雜誌的愛閱者。
海涅在一首詩中曾寫:「所以我們不停地問,一遍又一遍,直到一把泥土堵住我們的嘴——但這是答案嗎(So we keep asking, over and over/Until a handful of earth/Stops our mouths-/But is that an answer)」?我們不應該認為只有一個回答。每當我翻閱《科學人》雜誌時,總能期待到第二個答案。我也希望大家都喜愛閱讀,一同探索不同的答案。
《科學人》雜誌的經營相當不容易,最後幾年一直虧錢。2014-2016年我在科技部擔任《科學發展月刊》發行人,相當了解經營科學性雜誌不容易;2022年7月,《科學人》雜誌的經營已難以為繼,開始尋找新團隊接手。當時曾一度傳出將結束紙本發行,令許多讀者不捨。
在王榮文先生及李家維教授等人多方奔走之下,最後透過AAMA董事長顏漏有先生的安排,正式敲定《科學人》雜誌轉型為新公司,由大江生醫林詠翔夫婦增資擔任董事長,貝殼放大的林大涵先生注資另一筆經費擔任經營團隊。遠流和王榮文先生成為40%的股權投資人,正式交棒給新經營團隊。《科學人》雜誌將繼續出版紙本。王榮文先生長期補貼虧空,為科普的奉獻,令人佩服。科學人雜誌的編輯團隊水準非常高,經營權雖然轉移,團隊成員全部留任。
王榮文先生說: 「未來科學人雜誌的發展仍有待大家共同努力,希望接棒團隊不負所託,持續為台灣的科技進步和科學素養貢獻。」我聆聽新經營團隊的想法,感受其活力,相信雜誌的營運會更上一層摟。
科學將知識轉換成思維方式,而《科學人》則告訴普羅大眾,科學的思維方式如何形成。我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將卸下總編輯職務。但我希望科學知識的愛好者繼續支持《科學人》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