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蘇
黃庭堅與秦觀、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四人皆出於蘇軾門下,其中又以黃庭堅的成就最高,在這個四個弟子中,唯有他可以和老師蘇軾並稱「蘇黃」。此外,他也是宋代最大詩歌流派──「江西詩派」的宗主,有名的詩句不少,如「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就是他的傑作。
黃庭堅除了在文學上很有成就之外,還是個有名的孝子,「二十四孝」最後一則〈滌親溺器〉,講述的就是他的孝行。
黃庭堅十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事母至孝,即使身在外地時,也時時刻刻以母親為念,曾以「五更歸夢三百里,一日思親十二時」這樣的詩句,來表達他對母親的思念。
後來母親臥病在床,黃庭堅不分晝夜細心照料,每天晚上都親自替母親洗滌溺器(便桶),觀察母親的氣色。雖府中婢僕不少,但他從不假他人之手,不嫌髒也不嫌臭,堅持每天親自為母親洗刷溺器,以這種方式表達對母親的孝心。
我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即使母親長年臥床,黃庭堅的孝心和孝行依舊不曾稍減,令人敬佩。母親去世,他因哀痛逾恆,還險些丟了性命。而除了事母至孝外,黃庭堅亦非常友愛兄弟,蘇軾就稱讚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黃庭堅的文學成就很高,令人景仰,而他的孝心,同樣值得後人效法。即便今日我們不一定需要用親手洗滌便器來表達孝心,但是孝順父母存乎一心,只要有心,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孝順父母的心意,讓父母歡喜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