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十二歲時於南京棲霞山出家,其間在山上叢林接受的生活教育影響大師一生,圖為棲霞寺山門。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生活教育配合思想教育
各位新戒!發心受戒就是受生活教育。一個出家人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教育;有了生活教育以後,還要再醞釀出一套思想教育,將佛法、各宗各派的義理醞釀到身心裡。思想教育表現在生活上,生活就會更加地自然。
對出家人而言,受戒當然是一生中的大事,因為戒是出家人的根本。佛陀說「以戒為師」,有了戒,就有了老師。戒是光明,有了戒,就不必在黑暗裡生活了。戒如慈航、寶筏,可以讓人得度;戒如軌道,在上面行走,就會安全,沒有危險;戒如寶藏,取之不盡。
有時候,把戒律過於形式化、形象化,沒有了精神內涵,就等於剛才說的,生活教育沒有思想教育配合,那是不夠的;甚至不守戒律,行事太隨便、思想太自由,沒有了生活規範,也會有缺陷。
我覺得,生活教育和思想教育就等同鳥之雙翼,能飛翔無礙。不過,生活教育不是一個月或者多少天的受戒,就可以教育好的。
三千威儀 日常養成
祖師大德的一舉手、一揚眉,無不包含著佛法,這都是在生活中漸漸養成的。
大家不用合掌,可以放掌了。我來的時候,有先了解戒場的規矩,開堂和尚告訴我,這裡統統都要合掌。合掌是很好,不過現在開堂和尚指示,可以讓你們做一些筆記,所以你們就放掌寫筆記吧!
受戒是出家人一生的事情,不管是要你們合掌、要你們跪下來、要你們做什麼,在這麼一個短短的戒期裡,不妨就好好把生活的威儀長養好,否則不像一個出家人。就算合掌幾個小時,也不要怕辛苦。這裡的老和尚,有的是從寶華山來的,而我是棲霞山的。在我的記憶裡,在棲霞山受戒,常常朝地上一跪,就要跪好久,我曾經跪過五個小時以上,那時候不是像現在的這種磨石子地,地上都是小石子,跪了以後,石子都嵌進肉裡,要弄好久才拿得出來。
生活修行 體悟佛法
受戒,就是要忍耐,這些訓練不是沒有用的。像排班,或許你感覺很折騰,有人心裡可能也會想:「排班進出這麼慢、這麼囉嗦!」據我所知,不少的出家人、大法師,他們也是這樣排班、排隊,而排出了一生的佛法。
日本花園裡有一種韓國草,草枯萎了以後,一般都是用手去摘除。有人說:「何必這樣呢?用除草機除草,一下子就好了嘛!」但那只能叫做「工作」。相反地,能把枯萎的草一根根摘掉,才是修行。因此,參禪、念佛如果沒有把它運用在生活裡,光是注重形式,那是不夠的;培養生活中的佛法才是重要。(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