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遠離魔怨 摘自星雲大師《星雲說偈》 |2022.11.11 語音朗讀 44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unsplash 清淨心為盾,明利智慧劍,摧滅諸煩惱,外道眾魔怨。 ──《華嚴經》《華嚴經》有四句偈:「清淨心為盾,明利智慧劍,摧滅諸煩惱,外道眾魔怨。」主要告訴我們,要摧滅煩惱魔怨,必須以清淨心為盾,用智慧劍斬斷煩惱葛藤。古代兵將上戰場,會持盾甲保護自己,以免被敵軍的刀劍所傷;盾甲,就是保衛自己的利器。有形的盾甲可以保護身體不被傷害,但還是有限;真正能保護我們身心的,是無形的盾甲。這個無形的盾甲是什麼?「清淨心為盾」。圖/unsplash清淨心,就是沒有傷害他人、對他人不利的念頭。過去修行有成的高僧大德,因為擁有清淨、慈悲的心,所到之處,鳥雀不會懼怕,猛獸、惡犬等也不會傷害他。例如唐代的華林善覺禪師,因個人修行的慈悲威德,感召老虎相伴。有一次裴休宰相去拜訪他,看他獨自一人,便關心問起:「禪師深居山林野外,怎麼沒有侍者照料生活?」善覺禪師說:「我有兩個侍者,只是他們很少出來見客。」裴休宰相好奇問:「他們在哪裡?」善覺禪師微微一笑,向身後呼喚:「大空!小空!」兩隻老虎應聲出現。裴休宰相看了,嚇得渾身發抖。善覺禪師接著輕聲對牠們說:「有客人在,你們下去吧!」裴休宰相目睹了這一幕,從此對善覺禪師更加敬重。當我們有清淨心、慈悲心,會讓對方感到安全,自然不容易受到擾亂攻擊,也會讓人歡喜親近。為人處世能給人感受到歡喜、放心,必然是成功的人。因此要想擁有成功的人生,必須先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清淨心。圖/unsplash今日社會,人們經常感到壓力很大,往往是因為缺乏智慧觀照自心,看不清內心的傲慢、多欲、貪求、疑心、嫉妒等煩惱無明。在佛教,文殊菩薩以智慧見長,他手持寶劍,就是象徵以智慧劍斬斷煩惱魔軍。因此,我們應當效法文殊菩薩,用「明利智慧劍」斬斷煩惱無明,就能「摧滅諸煩惱,外道眾魔怨」。我們的煩惱就如同外道魔怨,只要培養慈悲心、清淨心為盾甲,煩惱自不能擾亂我們的身心;只要我們擁有智慧的寶劍,便可以無懼於煩惱侵襲。《華嚴經》這四句偈,對個人修養進德,有很大的助益。 ──摘自星雲大師《星雲說偈》 前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全集122】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52 人間佛教實踐的理念14-12 下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1/自序 佛法真義 自序2-2 熱門新聞 01體驗佛教文化 Rollins大學搬教室到光明寺2025.09.2402人間福報贈報助學 台南174校受惠2025.09.2403亞裔中秋美食文化節 紐約協會推廣蔬食2025.09.2404【為人父母】你別幫我2025.09.2405蔬果巴士 送健康進食物沙漠2025.09.2306【生活 快門】粒粒皆辛苦2025.09.2407拒台護照購票 春秋航空:誤會2025.09.2308棒球亞錦賽中華隊首勝 今晚戰南韓2025.09.2309秋分養生調身心 潤肺護胃增元氣2025.09.2310佛大校長趙涵㨗 登世界前2%頂尖科學家2025.09.2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佛教管理學②】叢林的管理法②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叢林的管理法①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8-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8-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8-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8-5 作者其他文章【延伸閱讀】修福趁早【延伸閱讀】布施得富貴【延伸閱讀】皈依佛【延伸閱讀】認識身心【延伸閱讀】心地功夫【延伸閱讀】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