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十歲的小同(化名)有天下課鐘響後,立即衝到操場和同學踢足球,再回教室上課時,只覺得右大腿內側緊緊的,用手壓會疼痛。放學回家,他告訴媽媽自己不太舒服,不想去補數學,卻惹來媽媽一陣責罵,要他別再裝病了。
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謝明福指出,其實小同是出現了「急性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大腿肌肉疼痛,若不及早治療,症狀會持續惡化,最後可能會影響走路姿態。
謝明福說,這兩年來有多起類似個案,共通點就是未先熱身就激烈運動,造成肌肉缺氧,血液供應不足而發病。一旦出現此病症,大腿患部會浮現一條明顯的肌肉條,上有激痛點,一壓就痛,嚴重甚至影響行走功能,不敢跨步走。
另外,久坐姿勢不良,也會出現同樣毛病。常見症狀就是脖子緊、頭痛、頭暈、胸悶、呼吸不順及局部肌肉僵硬疼痛等。
不管是哪種因素造成的急性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症狀輕微的可透過休息、冰熱敷及按摩來改善。若症狀嚴重,可給口服或外敷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或局部注射類固醇藥物,另再配合復健治療,緩解不適症狀。
謝明福表示,除傳統治療法外,現另有類似針灸的替代療法,找到激痛點下針,停留數秒即拔針,作肌肉內電刺激,既可鬆開緊繃的肌肉,也可讓症狀獲得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