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間】顏色打造的世界 文/詹姆斯.福克斯 譯/鄭煥昇 |2022.11.06 語音朗讀 30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波斯王巴拉赫姆‧古爾身在掛著7幅畫的房間內。此畫出自15世紀的一份手稿,牆上7名公主的頭頂是巴拉赫姆‧古爾將為她們打造的彩色穹頂。圖/商周出版提供 文/詹姆斯.福克斯 譯/鄭煥昇顏色是我們以想像力彩繪世界的顏料,比任何城市都浩大,比任何機器都更精細……人類之所以是人類,因為我們會製造意義、追求意義。我們將意義賦予自身經驗,賦予日常事件,也賦予身旁的萬事萬物。人類對意義的追求,形塑了我們的所有邂逅與關係,激發了我們所有抽象的思想,也扮演著所有藝術與文化的根基。圖/商周出版提供我們清醒的每一刻,都不會停止創造意義,而且那往往是無意識的。我們每次開口說出一個字,都紮實地把某種意義傾吐到了這個世界中。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意義只是一種虛構,但我們仍努力不懈地要自己相信。畢竟能讓人心滿意足的幻想,絕對強過另外一邊的選項──存在本身毫無意義。隨著認知能力突破,我們發展出語言、儀典、神話、宗教與藝術,將意義賦予原本並無意義的生命上。我們藉此讓自己相信人可以召喚好運,諸神與我們站在同一邊,乃至於或許最重要的是,生命會在人死後繼續。而從一開始,顏色就在這些活動中扮演著要角。從最早的洞穴壁畫往回推數萬年,人類就已經開始從事紅色顏料的挖掘、加工與貿易,將之塗抹在身體上或灑在墓穴中。血的顏色在當時就已經是人類最初象徵之一──隱喻著生命、繁衍與陽剛;一方面讓生者繁盛,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讓死者重生。一開始人類能選擇的顏色並不多。我們幾千代的祖先都只有寥寥幾種來自土地的色素可以運用:碳黑、白色方解石、紅赭石、黃赭石、棕土。其他新顏料要等到接近新石器時代的尾聲才被發明出來:靛青(最早被用在西元前四千年的南美)、朱紅(西元前三千年起出現於西班牙)、埃及藍(合成於西元前兩千五百年左右的埃及)、泰爾紫(於近東在西元前約一千五百年時被發展出來)與漢紫(西元前八百年發明於中國)。這些產品無一不是因為大型的開礦設施、大規模勞動力、繁複製程等條件滿足,才得以實現。這些顏料的存在本身,就證明了製造者有多麼看重顏色。這些顏色成為了地位的象徵。某些顏料與染料就和最精緻的奢侈品一樣昂貴,只有有錢有勢的人用得起。此一時,彼一時。自一八五○年代的科學突破以來,人類已經合成出數以百萬計的彩色化合物。市面上可以買到的染料與顏料,如今竟不下四萬種,而且幾乎每周都有新血入列。歐拉富爾‧伊利亞森的《天氣計畫》(二○○三)把太陽帶進了室內,讓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渦輪展覽廳,浸淫在兩百盞低壓鈉燈的溫暖黃光中。圖/商周出版提供現代人的生活,可說是浸淫在前人無從想像,或只能遠觀的顏色之中。顏色如今既普及,又便宜,大部分人根本不將之放在眼裡。倒帶幾世紀,一盒基本款的蠟筆光是排成一道彩虹,就會讓帝王與煉金師陷入瘋狂;而時至今日,路都走不穩的小孩也不見得會多看兩眼。就在這個色調與深淺不斷推陳出新的時代,顏料廠商面臨即便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正常名稱的窘境,「死鮭魚」、「大象呼吸」跟「粗魯綠」等怪名字也應運而生。顏色與人類關係緊密顏色當然不只是裝飾。顏色已經滲入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文字、思想與感覺變得飽滿,並加入了人類,編織在生活中的大型意義網。在幾千年的時間裡,我們已經將顏色作為通用的語言,來溝通種種重要的本質問題:如何去活?如何去愛?我們該崇拜什麼?又該懼怕什麼?我們是誰?又屬於哪裡?顏色甚至有可能是我們最強大的意義載體,因為顏色對我們說話時,用的是一種如此直接又鮮明的聲音。惟顏色並不僅僅傳遞意義,還創造了意義可以存在於其中的脈絡。震盪於自然與文化之間、經驗與理解之間,顏色在我們與世界之間斡旋與調解。顏色作為永恆不滅的三稜鏡,讓我們透過它看見人、看見地方、看見身邊的物體,更看見我們怎麼思考、怎麼感受這些人地物。就像我們呼吸的空氣,或是我們在其中游泳的水,顏色跟我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行文至此,已經很清楚的一點是: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顏色的書,更毋寧說是一本關於我們的書──我們創造的各種象徵,還有在那些象徵背後,人類在乎的、關心的事物。在書中,我透過七種顏色去理解人類七種根深柢固的執念。透過暗處的黑色表象,我們分辨出自身最深刻的恐懼;藉由血一般帶著光澤的紅色,我們看到了自身生命與身體的映影;在炫目的黃色陽光中,我們瞥見了至尊至大的諸神;蔚藍的天空與海洋,讓我們想像地平線另一端的世界。我們把潔淨的白色奉為視覺上、道德上與社會上的純淨典範;把合成於十九世紀的紫色尊為科技進步的燈塔;我們擁抱自然界中無以計數的綠色,視之為天堂與新生的象徵。我們把這些希望、焦慮與執著投射在顏色上已經有數千年之久。顏色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歷史。古埃及人將顏色稱為iwn─這個字的意思包括「皮膚」、「自然」、「個性」與「存在」,其象形文字包含了人類頭髮的圖樣。這個偉大文明注意到顏色與人類之間出奇的相似性。對他們而言,顏色就跟人一樣,充滿生命、能量、力量與個性。我們現在已經能徹底理解古埃及人隱隱感覺到的事情,那就是顏色與人類是多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話說到底,顏色是其感知者的作品。我們看見的每一種顏色,都在我們體內完工──在我們建構語言、儲存記憶、喚醒情緒、形塑思緒,並創造意識的大腦灰質(皮質)裡。顏色是我們以想像力彩繪世界的顏料。比任何城市都浩大,比任何機器都更精細,比任何繪畫都美麗──或許事實上,顏色才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類作品。(摘自《世界是什麼顏色?:橫跨千萬年的人類色彩文化史》,商周出版)作者簡介詹姆斯.福克斯(James Fox) 劍橋藝術史學家、作家、演說家、策展人,也是屢獲殊榮的節目主播,曾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提名。他參與製作多部以藝術文化為題材的BBC電視節目紀錄片,在英國廣受好評。福克斯從6歲開始就愛上了藝術,並全心投入。2004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劍橋大學藝術史,曾任職於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目前擔任劍橋伊曼紐學院(Emmanuel College)藝術史研究主任。專攻現代藝術、英國藝術和色彩文化史。 前一篇文章 【小說賞讀】歷史 下一篇文章 【看在眼裡】失物招領處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