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眼裡】失物招領處

文/華特‧雅明 譯/姜雪 |2022.11.06
2753觀看次
字級
眺望一個村莊時,最初一瞥的景色總是美妙絕倫又不可復得。圖/Pexels

文/華特‧雅明 譯/姜雪

丟失的東西──眺望一個村莊或一座城市時,最初一瞥的景色之所以那樣美妙絕倫又不可復得,是因為在那一目視線裡,遠景與近景以最為密切的關係遙相共鳴。這時人的習慣還沒開始發生作用。一旦我們開始定神,美景就一下子風流雲散了。就好比走進一棟房子後,感覺它的外牆突然消失了一樣。即使到了這一步,我們習以為常的探究行為還沒有占據上風。而當我們開始確認方位以後,最初的剎那一景就再不復現了。

復得的東西──那蔚藍的遠景沒有被任何近景所吞沒。你走近它,它也不會消失;你走到它的面前,它也沒有更加開闊和綿延,而是更加地內斂,給人以威懾感。它是畫在舞臺背景上的藍色遠景,賦予了舞臺布景無與倫比的特質。

圖/Pexels

(摘自《單行道:班雅明的「路上觀察學院」,走入充滿張力與火花的哲學街景》,方舟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華特‧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德國猶太裔哲學家、文化評論家、文學家,被譽為「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班雅明生前在文友之間享有盛譽,然其作品尚未獲大眾與學界主流認可。其遺稿在好友的編輯整理與大力推動下,自1950年代中期陸續出版,其論著豐富的解釋力吸引了愈來愈多學者的目光,儼然成為重審現代性與歐洲文化史的關鍵節點。代表作有《德國浪漫派的藝術批評概念》、《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單行道》、《柏林童年》、《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評歌德〈親和力〉》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