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已進行了八個月;十月二十一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進行了通話。外界研判,除了討論烏克蘭情勢,美國應該還想要透過國防部長的對話,打探俄羅斯動用核武的可能性究竟有多高。從雙方事後都未多談通話細節看來,這次通話並未達成什麼共識。 這是奧斯汀和蕭依古自今年二月二十四日,俄國對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以來的第二次通話,上次通話是在五月十三日,當時戰況對俄羅斯有利,奧斯汀呼籲俄羅斯立刻停火,但顯然俄方並沒有採納。而這次美俄防長通話正值俄烏戰事陷入撲朔迷離,俄烏雙方各自宣稱在烏克蘭南部赫爾松地區取得勝利,實情如何尚待進一步證實。
近日有數個新情勢值得注意。首先是,美國共和黨暗示,期中選舉後,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可能會減少。共和黨資深議員麥卡錫十八日表示,若共和黨在期中選舉取得勝利,那麼共和黨不會給烏克蘭開「空白支票」,意思是對烏克蘭的援助將會有所節制;美國總統拜登也證實,如果共和黨勝選,就不太可能會繼續資助烏克蘭。
目前民調顯示,期中選舉的選情對共和黨較為有利。如果共和黨在期中選舉後掌控眾議院多數,那麼麥卡錫即可望成為地位僅次於美國正、副總統的議長,他預先提出的「警告」,自然備受重視。
此前美國國務院與五角大廈已於十四日宣布,將再向烏克蘭提供七億二千五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二百三十三點二億元)的軍援,以強化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能力。
德國聯邦議院九月二十八日針對「德國是否應透過軍事援助,加強烏克蘭武裝力量」進行投票,結果贊成票僅一百七十九票,反對票為四百七十六票。反方取得壓倒性勝利。這被外界視為是德國在俄烏軍事對抗中,已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開始走自己的路。
另原訂十月二十日訪問基輔、並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進行會談的德國總統史坦麥爾,「因安全考量」,臨時取消了這個在數周前就已決定的訪問計畫。基輔當局對此表示不滿,並稱目前還有「許多外交官和貴賓想要訪問基輔」。
不過,由於俄羅斯近日連續轟炸,基輔的情勢十分危險,如俄烏衝突初期,各國政要紛紛至基輔「打卡」的盛況,暫時恐不會出現;烏克蘭說還有很多高官要員計畫訪問基輔,應該只是宣傳之語。
近日俄烏情勢升高後,以色列官員曾表示要軍援烏克蘭,但曾任俄羅斯總統的現任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麥維德夫,立刻對以色列提出警告,因此以色列法務部長薩爾十月十八日明確表示:「以色列對烏克蘭的支持不包括提供武器系統等裝備,這一立場沒有改變。」顯示以色列不願介入俄烏衝突。
對拜登來說,如果烏克蘭能在戰事取得一定的優勢,將會有利於民主黨在期中選舉的選情;另一方面,由於俄羅斯總統普亭已宣布三十萬大軍將會在未來的兩周內集結完畢,因此對烏克蘭來說,這個階段正是全力反攻的最佳時機,否則等俄軍集結完畢,就會更為困難。因此,隨著十一月八日美國期中選舉投票日逐漸接近,俄烏情勢也進入了關鍵期,後續發展格外令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