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危機罩頂 美國城市紛紛節衣縮食

編譯/潘楠慕 |2022.10.23
2767觀看次
字級
能源危機需靠政府力量解決。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編譯/潘楠慕

依據美國全國城市聯盟(National League of Cities)十月中旬公布的《城市財政狀況報告》(City Fiscal Conditions),由於各城市普遍擔心經濟即將陷入衰退,地方政府編列的二○二二會計年度財政支出,將比前一個會計年度減少近百分之三。此外,約三成的市政府認為財源短缺,難以滿足二○二三會計年度的財政需求,但去年訪調時,只有一成的市政府認為面臨財政困境。

受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大宗商品價格飆漲和能源短缺影響,物價上揚的問題已擴散至全球各國,美國的通膨狀況尤為嚴重,目前的通膨率位於四十多年來最高水準。

政府可透過政策,緩解能源價格飆漲的衝擊。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為了抑制通膨繼續升溫,聯準會(FED)迄今已經連續三度調升基準利率三碼,但這種激進緊縮貨幣政策的代價,是美國股市重挫,經濟成長趨緩。專家指出,愈來愈多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不斷下滑,若不盡快扭轉當前的趨勢,美國將在二○二三年陷入衰退。

知名經濟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漢克(Steve Hanke)表示,美國經濟面臨嚴重衰退風險。另一位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則警告,「最壞的情況尚未到來,除非奇蹟發生,否則美國的經濟衰退不可避免」。

《城市財政狀況報告》指出,經通膨因素調整後,美國各城市二○二二會計年度的歲入預期將下滑百分之四;物價不斷竄升,幾乎抵銷了各級政府二○二一會計年度的稅收。

通膨高漲,可能拖累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如今,隨著FED多次升息導致不動產市場成長放緩,二○二二會計年度的不動產稅收料將減少百分之四,銷售稅的收入預期將下滑約百分三,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則幾乎持平。

美國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統計,全美各州正面臨稅收減少的困境;據該研究所彙整的資料,美國城市今年六月、七月的總稅收,只比去年增加百分之零點三。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在這段期間下滑近百分之五,銷售稅則減少百分之三點三。

有鑑於此,美國各城市在編列年度預算時更加謹慎,開始削減各方面的支出計畫。在此同時,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的數據也顯示,愈來愈多民眾擔心經濟形勢不佳,已開始收緊荷包。

除了民眾、政府對經濟前景憂心忡忡,美國企業也認為經濟前景黯淡,紛紛調整資本支出計畫。波士頓顧問公司合夥人施特(Hardik Sheth)表示,美企的財務高管正重新檢討資本預算、削減或延後支出,為經濟衰退預做準備。

對衰退的疑慮﹐促使美國城市削減財政支出。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施特指出,最近幾個月來,許多企業甚至已放慢或凍結招聘,甚至開始裁員;一些公司也正在減少日常營運的開銷,包括縮減辦公室空間。經濟形勢惡化,市場需求隨之產生變化,直接影響企業的獲利表現,也促使企業調整營運和投資策略。

寒冬取暖 回歸老派木柴毛毯

居住在柏林丹波霍夫機場(Tempelhof Airport)附近的恩格爾克(Peter Engelke),正在他的倉庫安裝新的安全門,以免寶貴的木柴遭竊。恩格爾克的行為,反映了歐洲各地民眾的焦慮;由於俄羅斯斷供天然氣,加上俄國石油將遭制裁,歐洲今年冬天面臨能源短缺和停電危機。民眾為了能在冬季取暖,已開始囤積物資,包括木柴、木屑、爐具、毛毯。

歐洲近七成的供暖設備使用天然氣和電力,但隨著能源供應量減少,木柴已成為搶手的商品。在法國,木屑顆粒的價格上漲近一倍,達每噸六百歐元,因民眾爭相囤積,引發恐慌性購買;木柴燃料供應商Poujoulat的執行長寇伊瑞爾(Frederic Coirier)表示,一些客戶已購買兩噸木屑顆粒,但一戶家庭每年的使用量通常不到一噸。

歐洲地區的木屑價格持續上漲。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挪威木材銷售商Kortrist Ved公司執行官長福托夫特(Trond Fjortoft)表示:「民眾搶購木柴的情況通常發生在天氣開始變冷的時候,但今年六月起木柴的需求就已大增。」

用於焚燒木柴的爐具,需求也快速升高。Gabriel Kakelugnar是一家瓷磚爐具製造商,這種爐具使用不同的管道來保持和分配熱量,可以讓房間長時間保持溫暖。由於客戶搶購,下單後需等待數月才能交貨。

歐洲能源危機愈演愈烈,毛毯等紡織品銷量隨之激增。市場研究公司Kantar表示,羽絨被、電熱毯的銷量大增,保暖衣物、手套及睡袍等產品也供不應求。

經濟形勢惡化,導致美國許多商家倒閉。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能源危機也導致生活成本竄升,民眾苦不堪言。英國木火零售商Surely Wood的總經理施奈爾(Nic Snell)說:「為了節省開支,今年冬天民眾使用木柴取暖時,可能不會為整間屋供暖,而是一家人聚集在火爐旁,利用爐子的熱量保暖。」

應對能源荒 政府掌握更多權力

全球多國受能源危機衝擊,供應短缺加上價格飆漲,已致使整體物價持續飆高。為了應對能源市場的不確定性,各國政府已重新介入,收回對市場的控制權,例如制定電價及天然氣價格上限,對傳統能源業者課徵暴利稅,或管制出口。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Policy Institute)的客座教授巴特勒(Nick Butler)指出,能源危機賦予政府更多權力,因為政府是應對困境所需資金的主要來源,也能為民營企業提供擔保和補貼。政府干預市場的動機出於務實,而非意識形態,因為各種政治色彩的政府,都已開始提高對能源市場的管控,這也讓公私經濟力量平衡出現重大轉變。

歐洲能源短缺,民眾趕在冬季前囤積木柴。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亂象,讓能源的需求與價格上揚;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更助長能源價格飆升的趨勢。為了避免能源危機失控,各國政府祭出法規和政策,以緩解局勢。

促使政府出手干預的第二個要素是氣候變遷,過去一年能源需求激增,尤其是煤炭,這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已回升到疫情前的水準。如果沒有政府的進一步干預,未來幾年排放量將繼續增加。

巴特勒指出,這些挑戰都無法僅靠市場力量解決。如果沒有碳稅或政府實施的監管措施,民眾將繼續使用價格較低廉的化石燃料,市場力量無法幫助面臨基本商品成本激增的家庭,也無法把傳統能源業者的暴利重新分配給再生能源產業。

巴特勒表示,確保能源供應的任務過於重要,也過於複雜,推動相關政策時,國家的作用必須進一步擴大,尤其是資金問題;必須由政府制定能源目標和標準,並讓民營公司參與,才有可能達成目標。

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