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人腦金屬 可切換成絕緣體

編譯/韋士塔 |2022.10.15
1853觀看次
字級

編譯/韋士塔

研究人員發現,二氧化釩(vanadium dioxide,VO2)能夠「記得」約3小時的外部刺激;這種化合物並沒有生命,也沒有接近大腦複雜度的結構,但是這種特殊的記憶效應,有可能影響未來的電子產品發展。

瑞士洛桑理工學院(EPFL)功率和寬頻電子研究實驗室 (POWER lab) 的博士生尼古(Mohammad Samizadeh Nikoo),意外發現二氧化釩結構中,具有一種獨有的記憶效應;這種電子產品常用的材料可以記住外部刺激,是第一種被發現具有這種特性的材料。

二氧化釩過去主要的應用領域是熱電材料,也就是把熱能轉為電能。科學家多年來不斷嘗試讓熱能有效率地使用,但在材料方面一直面臨瓶頸,因為熱電材料需同時具備導電好、導熱差的特性。一般導電好的材料,例如:金、銀、銅等金屬,導熱效果也較好,不適合作為熱電材料。後來,研究人員發現二氧化釩的電荷載子具導電卻不導熱的性質,為熱電材料帶來新契機。

近年來,科學家試圖以二氧化釩作為矽的替代材料,生產半導體。尼古表示,二氧化釩是具有「金屬─絕緣體相變」(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的材料,在溫度68℃以上的環境,二氧化釩具有金屬特性,但在低於68℃以下的環境,則具有絕緣體特性,原因是其晶格結構發生了變化。

尼古原先的任務是研究二氧化釩產生相變時需要多長時間,但他在數百次測量中發現,這種材料可在消除外部刺激後立即恢復到絕緣狀態。

參與研究的電機工程師馬蒂歐里教授(Elison Matioli)解釋,他們測量變化時間時發現,二氧化釩的反應,彷彿能夠記憶最近的活動。他們把電流導入二氧化釩將其加熱,改變其狀態,也就是原子結構重新排列。當移除電流時,原子結構再次鬆弛,但他們再度施加電流,二氧化釩似乎會記得前一次的變化。

馬蒂歐里說:「我們並未預期見到這種記憶效果,且這與材料的帶電狀態無關,而是與材料的物理結構有關。這是一項嶄新發現。」

研究人員指出,這個反應類似大腦運作的方式,二氧化釩的記憶效應,類似於神經元。大腦的神經元同時扮演記憶體與處理器的角色,若能以二氧化釩開發仿神經型態科技的高性能電子設備,性能可能超越過傳統晶片與電路板。

尼古表示:「若能成功以二氧化釩的記憶效應研發出先進設備,在運算速度、縮小尺寸及耗能方面,都可能勝過傳統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子產品,開發仿神經型態運算(neuromorphic computation)與多值記憶體(multilevel memories)。」

尼古在發表於《自然電子》(Nature Electronics)期刊的論文中表示:「若能成功操控材料的結構狀態,將可為超大規模低功耗設備鋪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