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奇蹟 3千年老運河養育鳳凰城

編譯/潘楠慕 |2022.10.09
4135觀看次
字級
鳳凰城的運河讓數百萬人得以在沙漠中生存。圖/法新社、網路
運河是沙漠地區發展農業的命脈。圖/法新社、網路

編譯/潘楠慕

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被稱為「沙漠之城」,氣候乾燥,屬於亞熱帶沙漠氣候;讓數百萬人能長期在沙漠中生存的關鍵,是此地縱橫交錯、總長二百九十公里的運河。

鳳凰城的運河是這座城市的命脈,為整個都會區輸送灌溉和飲用水;讓鳳凰城從沒落恢復繁盛的關鍵人物,是曾經參與美國南北戰爭的斯威林(Jack Swilling)。

這位退伍軍人在一八六七年來到此地,發現早在三千年以前印第安霍霍卡姆人(Hohokam)就在這一帶活動,建立水利灌溉系統。

斯威林著手修整運河,發展農業;當斯威林決定為這個定居地點取名時,他的夥伴、英國冒險家杜帕(Darrell Duppa)說:「曾有一個偉大的種族居住在這裡,未來則有另一個偉大的種族在此生活,我預言,這座新城市會像鳳凰(phoenix)一樣,從廢墟和灰燼中重生。」鳳凰城因此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

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文化資源管理和研究公司「沙漠考古學」(Desert Archeology)的研究員亨德森(Kathy Henderson)表示,至少三千年前,美洲原住民就在亞利桑那州修建運河。

這些古老的水道積累了代代相傳的知識,建構複雜的灌溉系統,讓亞利桑那州的索諾蘭沙漠(Sonoran Desert)成為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沙漠之一,除了能夠種植玉米、南瓜、豆類和棉花等糧食與經濟作物,還能為許多植物和動物提供棲息地。

亞利桑那大學的地質學家哈寇貝瑞(Gary Huckleberry)表示,霍霍卡姆人的智慧令人讚歎,他們以石頭和木棍掘出的運河,並利用運河灌溉長達三千年。

他說:「在我看來,這就是永續的定義,霍霍卡姆人組成一個高度協調的社會,以永續方式耕作、管理水資源並保育土地,他們的傳承,有助我們應對當前的氣候變遷困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