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統大選期間,為馬蕭爭取醫藥界支持不遺餘力,被媒體點名可能出任副閣揆的前衛生署長詹啟賢,公開表示將從事醫療慈善工作,拒絕擔任新政府要職,然而馬蕭辦公室卻僅以一紙聲明表示「尊重」而已。
此舉不僅引發輿論軒然大波,連支持馬英九的台中市長胡志強,都為詹啟賢抱屈。馬蕭的競選廣告聲稱「我們準備好了」,但各方關注的新政府人事,卻拖泥帶水,筆者對此不以為然。
中興以人才為本,雖如連戰所言:「選擇人才要慎之又慎,離五二○新政府正式啟動還有時間,為國求賢是大事,輕率不得。」
然而馬先生已非政壇新鮮人,應深知因事擇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之理,那些能人可委以重任,不應毫無所知。
胡志強也指出「國事多難,人才難留,馬英九身邊的人,也要學習謙卑,用人唯才,不要有私人考量,要有胸襟配合人才,不要一味要求人才來配合。」點出了馬先生幕僚同質性過高,可能出現「集體盲思」的決策弊端。
馬先生即將成為國家元首,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宜把握僅剩的一個月,暫停象徵性的拜訪請益與謝票行程,沉澱下來好好思索用人與重大施政決策,不能想要討好所有人而瞻前顧後。
黃治盧(台中市/退休教師)
準總統馬英九的輔選大將國民黨副秘書長詹啟賢發表聲明,將重返醫界,失望之情溢於言表,衝擊馬團隊形象。
優秀的治國團隊擁有不同出身的人馬,各種意見紛陳,是極為正常的現象,並且大凡真正的才俊賢達,往往為了自己的理念而有特立獨行風格,在這種情況下,凡是才智之士愈多的團隊,便愈難妥善處理,如何整合紛歧意見,考驗著領導人的智慧。
領導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但必須具備最大包容性,設法讓各種人才揮所長,方能展現政績。
馬英九既以「全民總統」自許,首須打破內部小框框,詹啟賢雖不屬馬英九核心成員,但是人才,何忍棄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