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民黨立委提案的「桃園國際機場特別條例」草案,由於爭議太大,初審急煞車,將擇期再審。
國民黨在一月的立委選舉大勝,有人擔心國會可能會「一黨獨大」,並使少數的聲音被消音,以國民黨立委欲強行通過特別條例草案看來,擔憂恐將成真。
條例草案的爭議在,因規定桃園機場將改制為「行政法人」身分,行政院長得聘請七至九位董事共同管理,董事長對外代表桃園機場行使權力,問題在這位董事長擁有凌駕行政院各部會權限的權力,而且「桃園機場特區」面積達六千公頃,並擁有行政、經濟、租稅、教育、勞工、醫療等自主權,交通部官員直言「讓董事長根本就是皇帝」。
未來桃園機場若成為政府無法監督的怪獸,影響所及,國內其他機場由當地選出的立委,爭相提案成立類似的特區,那台灣豈不是存在好幾個「中央命令,有所不受」的「特別行政區」?
此外,草案規定特區內的企業聘用外勞,待遇不必受勞動基準法的基本工資限制,如果通過,企業將大量捨本勞而就外勞,不但會造成本土勞工大量失業,也可能會有不肖企業藉此漏洞,剝削外勞工資及基本生活,而出現類似以往高雄捷運虐待泰勞的情事。
新政府處處展現拚經濟的決心固然很好,但不能操之過急或無限上綱,試想,若高雄市的立委員也提案,要將高雄市與機場、港口規畫為「高雄市海陸空營運特區」,徹底和中央分家,政府該怎麼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