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陳三橋與朋山嶺

文/洪少霖 |2022.10.06
828觀看次
字級

文/洪少霖

在福建泉州豐澤區北峰街道群山社區方位觀望朋山嶺,有山尖突出,如是將軍頭盔。百姓稱它為「將軍山」,並在山下建「將軍亭」、「護橋將軍廟」等。

將軍亭近處不到百米處有座「陳三橋」,當地為「上村自然村」村口,古為泉州通往福州陸路朋山嶺古官道。陳三與五娘由潮州返回泉州時,曾在該橋停留,故名。該橋現存長約十米,寬約六米,兩旁有石護欄,橋頭圓石一塊刻有「陳三橋」三字。其原為宋代古橋,如今被水泥覆蓋,為一公路橋,現存三墩兩孔及原橋橋面粗厚石板,大體完整。

前些年重修陳三橋時,發現有殘損石碑記一方,橋旁陳姓居民想將碑記修復,但挖掘當夜便遺失,遂成遺憾!橋頭現有大榕樹一棵,七根主幹包圍古橋,樹與橋相輔相成,自成一方別致景觀!

百米外有舊護橋將軍廟,廟旁有一棵兩百多年古榕,枝葉覆蓋廟宇,環境清幽。近年,當地各小廟內神像,包括護橋將軍神像,皆被移至離陳三橋近百米處的「玉蒼王公宮」(又名「玉蒼大宮」),其額匾題名「玉蒼古地」,其內主祀張巡、許遠,俗稱「大王公」、「二王公」。

當年陳三與五娘經過的朋山嶺古道,現今依然部分存在。而朋山嶺上現存古廟「青陽室」,亦稱「清涼室」,門牌號為「坪山五區九十一號」,近年曾重修過。據文史專家考證,乃陳三隱居讀書之所。

上世紀四十年代,那兒曾出土陳三墓志銘,內容為:「吾邑世家子陳麟,字伯卿,行三,風流倜儻,工詩善文,無意仕進,時人稱之。嘗遊潮邑,娶潮邑黃九郎之第五女碧琚(五娘)為妻……元兵入泉,殺戮宋室臣僚,伯卿不甘受辱,與妻碧琚投井死。其兄運使,於歸家路上,遙望家門起火,亦於朋山之頂,與妻吞金自盡。元兵入侵,舉家殉焉。」

梨園戲《陳三五娘》,頗富知名度,敘述七百多年前的南宋末年,陳三與五娘元宵夜在潮州城偶遇,兩情相悅,幾經周折終成眷屬。他們回到泉州以後,隱居雙陽山下河市梧宅村。陳三娶了五娘後,回鄉築壩修堰,其所修之壩,名為「陳三壩」。元兵進入泉州後,大肆殺戮,陳家宅院被焚毀,陳三與五娘只能雙雙出逃。慌亂中,五娘的一只繡花鞋不慎落在井邊,陳三誤以為五娘失足落井,痛不欲生,縱身投井;五娘發現後亦投井殉情。

據當地老人介紹,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們曾在村中見過陳三夫婦當年殉情的那口水井,而今已被掩埋。而時任廣南轉運使的陳三兄長陳伯賢,聽聞元兵侵略泉州趕回老家,來到朋山嶺時,見自家祖宅大火沖天,又聞陳三、五娘噩耗,便雙雙吞金自盡。後人敬重陳伯賢夫妻的抗元氣節,在那兒建祠塑像紀念,尊稱其為「運使公」、「忠順王」,相傳,「梧宅」村名也因陳伯賢見陳家祖宅被大火焚毀,悲嘆「吾宅被焚」而得名。

如今,泉州鯉城、豐澤、南安、惠安、石獅一帶,皆建有祭祀陳三兄嫂的寺廟,百姓以祭拜方式將陳三、五娘及運使公的故事,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陳伯賢夫妻吞金處有「廣濟寺」,因處於朋山古道半山,因而俗稱「半嶺宮」。《泉州府志》記載:廣濟寺初名玉泉廣濟院,因五代留從效與朱文進交兵於此,傷亡甚眾,於當地葬之,名「千人冢」,並建寺以荐冥福,其屬地古稱玉泉鄉,遂名玉泉廣濟院。

閩南民間傳說,陳三與五娘為金童玉女轉世,本應成不了夫妻,因而不曾有後代。他們過世後曾在地府發誓:只有當榕樹倒根、鐵樹開花、麻雀開步走時,才會再次轉世。然而,前兩件已然世有所見,最後一件卻是無人得見,麻雀在現實中非飛則跳,還不曾有人見過牠們開步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