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安 生產紫蘇梅 開創第二春

賴台生 |2006.01.25
1534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賴台生集集報導】南投縣集集鎮和平國小教導主任沈昭安於民國八十二年退休後,加入集集農會家政班,積極推動梅產品加工,希望造福梅農。民國九十一年,沈昭安研究生產的紫蘇梅,榮獲國產梅加工比賽第一名,成功開創生涯第二春。

沈昭安表示,早在三千年前,《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詳細記載,梅是含有鈣磷鐵多量礦物質、有機酸與氨基酸等高價值的健康食品。民國八十七年,他參加退休教師美西聯誼活動,在洛杉磯一家商店發現日本「紀州梅」十分暢銷,反觀大陸、台灣卻鮮少人知道梅的功效,讓他心中感觸頗深,興起推展梅製品的念頭。

為了解梅製品的製作過程,沈昭安專程到日本拜訪專家,返鄉後,除向南投縣農會的梅製品專家趙傳銘學習製梅技術,前往水里、信義尋找師傅學習製梅技術,並參考各類書刊自我嘗試、研究。

民國八十八年,沈昭安小量生產紫蘇梅,贈送親友品嘗獲得好評,透過親友引介,他認識涂振興博士,吸取不少寶貴經驗,製作的梅製品也深受涂振興讚賞。

民國九十一年,沈昭安與內人陳秋菊製作的紫蘇梅榮獲國產梅加工比賽軟梅組第一名,此後,夫妻倆陸續開發梅汁、梅醋、茶梅、脆梅、紹興梅、Q梅、鳳梨梅、蔭梅、咖啡梅、蔭梅乾等,每年需要的鮮果達二十公噸,是信義地區梅農的大客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