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 牆上的竹燈籠

文/劉洪貞 |2022.10.03
535觀看次
字級

文/劉洪貞

每天看到書牆上那個又老又舊,已經黑得發亮,很有年代感的燈籠,我都忍不住拿下來,輕輕的轉一轉,然後小心翼翼的用雞毛撢子,輕輕撢去上面的灰塵。看著這古樸的燈籠,我又回到多年前,一個父親節剛過的午後。

當時我帶著長久住都市的孩子,回鄉下去看已經身體違和的父親。他看著好久不見的孫子們,一直圍繞在他身邊,不停地阿公長阿公短的,還問東問西,什麼時候要釣青蛙?什麼時候可以提燈籠?

或許是這些忽然來到的孩子們,帶來太多的朝氣和動力,讓他太高興了,於是想利用禾埕上,剛砍下來的竹子,做幾個燈籠給孩子們玩。

父親打起精神滿臉喜悅,吃力地搬出放著鐮刀、鋸子、起子、鐵絲的工具箱,開始弓著身子認真的鋸竹子,然後一刀刀的剖開竹片、再把竹片刨成可以折彎薄如紙的竹篾,然後坐在矮凳上,時而擺頭單眼瞄視竹篾的長短,先把已有雛形的骨架用粗的竹條用鐵絲綁好,再用竹篾左右穿梭,把它編織成燈籠。

他兩手忙碌,聚精會神地讓巧手左閃右閃的,不僅病容全失而且動作俐落,看不出任何不適。

當那些長長短短的竹篾彎彎折折後,一個個大大小小燈籠出現了。然後他小心翼翼,裁著不同尺寸的透明紫紅色紙張,依序貼在燈籠上,再在底座上插上蠟燭,燈籠就完成了。

晚飯後孩子們提著燈籠,在三合院的晒穀場轉來轉去。個個滿臉燦笑,而父親更是喜上眉梢,滿滿的成就感,陶醉在那點點燈火中。那已經好久不見的祖孫笑聲,讓整個屋子處處充滿歡樂。

我趁機稱讚父親手藝好寶刀未老時,他呵呵地頻點頭,那神情是我這輩子見過父親最慈祥歡喜的畫面。

不久後父親走了。感謝父親總是憑巧思為子孫留下豐富有趣的美好回憶。多年來我一直保留著這些,父親匠心獨運,精心編成的獨一燈籠。我深知自己留下的,不僅是有形的燈籠,還有對父親難以言喻的無形摯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