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 身分辨識利器

文/郭明彰  |2022.09.28
1144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郭明彰

你有連假出遊的經驗嗎,那麼體驗過開車經過國道收費站時,由於有了國道全電子收費路網,改善了昔日交通的瓶頸點,車輛無需再排隊繳費通行,只要經過感應閘道,就會自動計費的方便經驗嗎?是什麼技術讓收費系統可以快速辨識的呢?

身分辨識 沿襲舊制

原來,在車輛所貼的eTag(一種自由流動的電子收費系統)中,裝了一種提供身份辨識的晶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稱為:無線射頻辨識,這項被視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前十大技術,可不是個新發明唷,這項技術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就研發出來了,英國在機場應用RFID來識別敵我雙方的飛機,避免誤傷了盟軍。在1940年代就被研發出來的技術,為何現在才被廣泛使用?在2003年時,美國零售龍頭—— Wal-Mark率先將此項技術用於貨品進出管理,並要求其供應商需於2005年底前,全面將其商品貼上RFID的標籤,此舉為Wal-Mark每年省下約83.5億的產銷管理成本,也使得全球掀起了一片RFID的應用風潮。

RFID相較於傳統條碼的優勢,包含可遠距讀寫、一對多讀取、可重覆使用等,傳統條碼一經印出,內容就無法修改,但RFID可以因應資料的變化不斷地修改所儲存的內容,這些特性使得RFID快速進占你我的生活。

生活周遭 隨處可見

RFID的應用不僅止於零售業的產銷管理,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這項技術的蹤影,社區的門禁感應卡、圖書館的圖書防竊系統、汽車的晶片感應鑰匙,甚至家中寵物植入的晶片,都是此技術的應用,這項出現將近100年的技術,卻在當今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數的便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