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公車 用數學運算

文/郭明彰 |2025.03.04
389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郭明彰

想像一下,曾經在天空中以數學規則舞動的無人機,如今竟然延伸至馬路上,變成了能夠自動駕駛的公車。這不僅僅是一個科技夢想,而是台灣已經在積極推動並實現的事實。

人工智慧 科技成真



事實上,早在2015年,工研院便開始對自駕公車技術進行研究,並在2018年成功通過相關法規,讓這項技術可以合法測試。從台北到桃園,再到高雄,各地都陸續出現了試跑中的自駕公車。這些公車裝備了先進的雷達與攝影機,並結合人工智慧(AI)與數學運算,能夠即時判斷路況、躲避障礙,甚至能夠準時停靠於站牌前,讓乘客上車時再也不用急忙追趕。

究竟是什麼讓這些公車能夠「自己思考」,在複雜的交通環境中穩定運行呢?首先,自駕公車利用各種感測器時刻測量與周遭物體的距離,猶如用畢氏定理精確計算出安全距離,避免因車距過近而發生意外。接著,公車會透過向量分析,觀察周遭車流的速度與方向,進而調整自身行進路線,以達到融入交通、保持秩序的效果。最終,系統會根據目的站牌,規畫出最佳路線,並在遇到行人、機車等突發狀況時,能即時改變方向,彷彿在擁擠的菜市場中靈活穿梭。

智慧創新 接軌未來



當然,任何新技術的應用都必然伴隨著挑戰。台灣的路況多變,尤其在繁忙時段,機車亂竄與行人闖紅燈等情況屢見不鮮,對自駕公車的即時反應與判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發團隊需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斷優化演算法與感測技術,讓公車在面對突發狀況時,仍能作出正確判斷。此外,如何與傳統交通工具無縫銜接,也是自駕公車推廣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儘管挑戰重重,但看著街頭那些會「思考」的自駕公車緩緩駛過,我們不難感受到未來交通科技的無限可能。從數學公式到實際應用,這些科技背後所蘊含的智慧與創新,正悄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未來的日子裡,當你坐上這樣一輛公車,不再需要依賴司機的駕駛技巧,而是由精密的數學運算保駕護航,你會深刻體會到科技如何把夢想變成事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