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照留下這些桶柑樹,主要是回味童年滋味,並且分享給親友。圖/旅行好農雜誌
文/旅行好農雜誌
台北桶柑早年主要產地在士林北投地區,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一簍簍的桶柑由農民從山上挑到山下販賣,雖然辛苦,但是就務農的收入而言,真的很好。慢慢地隨著全台種植面積擴大,柑橘種類的多元,台北的桶柑早已失去競爭力。
讀機工科的李明照拒絕進工廠當黑手,退伍後也沒接手父親的桶柑園,而是進入園藝造景的行業。經過市場的歷練和學習,且因為在士林有農地,他從需求端轉回生產線,種植造景園藝需要的樹種,跟桶柑一年一收不同,綠美化植物的栽培時間較長。
喜歡種樹的他,當然也懂得照顧桶柑。一顆顆金黃色的桶柑像是溫暖的小太陽,他留下這些桶柑樹,主要是回味童年滋味並與親友分享。
從3月天開花到成熟,桶柑的成長期長達9個多月,掛在樹上這麼長的時間,風吹日晒加上蟲子叮咬,表皮像是被火燒到一樣,但不影響桶柑甜中帶酸的風味。早年士林、北投地區的桶柑又叫火燒柑,至今仍有老饕每到農曆春節,特別去買來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