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中共二十大將在下個月召開,領導人習近平料將繼續第三任期至二○二七年。這一年剛好也是中共解放軍建軍一百周年,外界因此猜測二○二七年有可能成為中共對台動武的關鍵年。
美國中央情報局副局長柯恩日前透露,習近平已下令解放軍在二○二七年前要具備武統台灣的能力。不過他也說,「習近平還沒決定那麼做,但他已要求軍方做好準備,讓他能夠想做就能做到。」
二○二七會不會成為大陸對台動武的關鍵年?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訪談六十多名中國問題專家的看法,超過八成回答不會,認為習近平在下一任期仍將優先推動和平統一進程。不過專家們也一致同意,北京認為一旦對台動武,美國會派出軍隊協防台灣。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受訪時,再度提到若中共武力犯台,美軍將協防台灣,似印證眾多專家看法。儘管事後國務院「照例」宣稱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拜登二十一日在聯合國大會演說時也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一切彷彿回到雙重嚇阻的「戰略模糊」路線。
另一方面,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日前表決通過的《台灣政策法》,在軍援部分特別增加二○二七財年撥款二十億美元,顯示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都認為,二○二七年是中共犯台的高風險期。因此從中共的戰略規畫,必須假設一旦對台動武,美國一定會出兵。
即使研判美國一定出兵,也不表示中共就會放棄用武,關鍵在美中實力與決心的對比。所以即使大陸對台政策仍強調「和平統一」,也沒有所謂的「統一時間表」,那只是現在力有未逮之故,絕不表示大陸不會採取「非和平方式」完成統一。
所謂的非和平統一方式,有日本學者以「強制性和平統一」稱之。簡單說就是當情勢轉為美國力有未逮,台灣也失去抵抗信心,大陸就可以在美方不敢介入其對台行動下,不戰而使台灣屈服。而為遂行此一目的所需的軍事準備,和實現武統台灣所需的能力其實是一樣的,因此習近平才會要求解放軍在二○二七年前要具備武統台灣的能力。今後每年如果解放軍都在台海附近舉行大規模軍演,恐怕都與這一戰略規畫有關。
從美國和日本的角度,要遏阻中共的「強制性和平統一」作為,就要設法提高中共對台動武的風險與成本,包括強化台灣的國防武力,使其難以達成目標而延遲作為。但從台灣的角度,不管是應對武統還是強制性和統,在戰略規畫上卻必須假設,如果美日不出兵的話會如何。
無論如何,未來五年將是台海情勢的險峻期,台灣要確保和平的機會,除了加強防衛實力以阻卻對岸來犯,更重要的是在國家政策路線上,要有高瞻遠矚的定力,包括對外主張不獨,讓中共無動武藉口,對內主張「統一須經公投」,讓和平統一還有可能。這是台灣的避險之道,不管哪個黨執政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