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為讓長輩吃到一頓熱騰騰的營養午餐,斗六施瓜寮社區理事長曾建榮於2019年開辦長青食堂;曾建榮很在乎老人家吃的感覺,他除了到義峰高中餐飲科夜間部進修,還添購專業餐飲設備,做出好吃又健康的佳餚。曾建榮說:
「活到老、學到老,但我的心永遠年輕!」
02
新北高工資訊科三年級學生廖廷安,先後拿下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商務軟體設計、第51屆全國技能競賽網頁技術金牌;他分享,準備競賽的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學長展現比賽外的技術,讓他知道世界是多麼廣大,所以也提醒自己:
「不要因為拿了全國金牌,就停止學習的腳步。」
03
雲林縣水林鄉蔦松派出所長吳鎮尼,長年服務偏鄉,本身農家出身的他,格外體貼失依老人和貧弱家庭,曾發動為困苦人家翻修漏水老屋,還在年節為獨居老人到家辦桌圍爐,公認是最接地氣的「阿尼所長」。今年獲急難紓困績優獎的他表示:
「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期盼未來持續做好本職工作,還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04
郭昇是景美女中拔河隊教練,也是美國伯明罕世界運動會拔河代表隊總教練,2018年一場車禍差點讓他下半輩子只能躺在病床上;他努力復健、重新站起來,還帶領中華女子拔河隊在世運會完成5連霸。他的堅毅精神,在選手眼裡是最勵志的教材:
「教練都這麼努力,我們憑什麼不努力。」
05
李冠郁出生時體重僅900多公克,罹患腦性麻痺的他,一歲便到醫院做一對一復健治療;他積極樂觀走過復健的艱辛歲月,今年獲頒總統教育獎,他選擇將15萬元獎金捐出,除了給學弟妹當獎學金,也捐助醫院、社福團體等8個單位。李冠郁說:
「我要感謝曾幫助過我的人,所以要將獎金全部捐出去。」
06
紐約手袋製造商「公園大道國際」(Park Avenue International)第二代負責人阿歷斯.達巴格(Alexander Dabagh)為了減緩垃圾氾濫的問題,研發由塑膠織成的手提袋「aNYbag」,每編織一個就可減少98個塑膠袋、減少2磅垃圾量。達巴格說:
「我們不輕易丟棄任何東西,父親說:『這些都是值錢的,每一樣東西背後都有其價值。』」
07
高一那年,鍾子加遇到學習瓶頸、對未來迷茫之際,他決定休學到日式料理店打工;經過一段時間沉澱,他決定回到學校、努力補回進度並擺脫否定情緒,終於在今年分科測驗,考取他的第一志願──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學系。鍾子加表示:
「通往大學之路瓶頸多,自己調適要非常快,時間不等人,一浪費就會喪失機會。」
08
謝子傑出身在中國大陸四川廣漢市,今年國中畢業後,他獨自沿著川藏線騎單車25天、2240多公里,經過十多座海拔超過4000公尺的高山,抵達西藏拉薩;圓夢西藏後,他計畫在高中畢業後,挑戰滇藏線、青藏線。謝子傑表示:
「有了這次經歷,我明白要做成一件事,不僅要做充分的準備,還要有堅持到底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