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硯製作技藝傳承人 藺濤 創新中傳承 古硯煥新生

文/記者吳銀冰 |2022.09.18
2774觀看次
字級
藺濤製作的澄泥硯。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文/記者吳銀冰

澄泥硯與端硯、歙硯、洮河硯並稱「中國四大名硯」。一方澄泥硯,從選泥到燒成,至少需要十個月時間,經歷大小七十多道純手工工序。由於歷史原因,澄泥硯製作技藝一度失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澄泥硯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藺濤接受記者採訪,分享了他與父親讓古硯煥發新生的故事。

核心技術是燒製

澄泥硯製作技藝孕於秦漢,興於唐,盛於宋,明代時已爐火純青,於明末清初時失傳。一九八五年,藺濤的父親開始蒐集、整理澄泥硯相關資料。一九八六年,藺濤畢業以後,便跟著父親一起蒐集、整理資料,做實驗。

從設計圖紙、配方配料、雕塑雕刻到窯爐設計、燒製等,每一道工序藺濤都動手實踐,經過近十年的時間,藺濤逐步熟練掌握了各道工序的技術要領。二○○八年,澄泥硯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澄泥硯與端硯、歙硯、洮河硯最大的區別是,其他三大名硯用石頭製成,而澄泥硯用泥燒製而成。從大致的色澤來看,端硯是紫色的,歙硯是黑色的,洮河硯是綠色的,澄泥硯是紅色的。

製作澄泥硯的核心技術是燒製。

製作澄泥硯的第一步工序是選泥、採泥。泥土來源於汾河兩岸,但不是所有的泥都能來製作澄泥硯,所以要不斷地選泥、採泥。泥採回來後要澄清過濾,澄清過濾後的工序叫陳腐,陳腐需要經過至少六個月的時間。接下來開始做坯,做好坯以後,需要三個月至四個月的時間陰乾。再接下來就是雕刻打磨,入窯燒製。

製作澄泥硯的核心技術是燒製。入窯前的土坯都是同一個顏色,出窯後的硯台各種顏色都有,可以說這就是燒製的魅力和神奇所在。燒製完成以後就是精修打磨,配包裝盒。整個流程完成需要至少十個月的時間,但成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傳承核心是人才

古代的硯台總體來說幾乎沒有造型,雕工、設計比較簡單。目前,藺濤圍繞各種題材,對澄泥硯的造型進行了創新,有圍繞紅色故事製作的系列硯台、為山西省每個縣(市、區)製作的一縣一硯、根據各個行業特點製作的硯台等。

藺濤認為非遺發展最主要的任務是傳承,而傳承最核心的任務是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目前,藺濤的員工年齡基本都是三十歲到四十五歲之間。他們其中很多人都是初中畢業以後便開始跟著藺濤學習製作澄泥硯,到目前已經有二十多年時間了。通過不斷地學習,他們之中很多人已經是這個行業裡的佼佼者了。

除了學習,藺濤還會組織員工去大學裡的培訓班及各種工藝美術相關的培訓班學習,也會讓員工參加各種展會,開拓視野,不斷進步,從而提升個人和團隊實力。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