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盜汗分不清 中醫教你防腎虛 陳玲芳 |2022.09.13 語音朗讀 20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醫師指出,腎虛者常盜汗,唯有早睡早起、維持正常作息,飲食避免重鹹、減少咖啡因,方能護腎、有利腎精的養護。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某些人的體質容易流汗,只要溫度稍高、動不動就「揮汗如雨」。時間久了,難免有人會開玩笑說「小心腎虧哦!」中醫師指出,多汗未必是腎虧,唯有早睡早起、維持正常作息,飲食避免重鹹、減少咖啡因,方能護腎、有利腎精的養護。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表示,腎虛(虧)確實不分男女,不正常流汗未必與「腎虧」畫等號,但人們也不妨藉此警惕自己,是否應該調整飲食作息,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落實護腎、養腎。腎虛盜汗無異味如何分辨是否為「腎虛」引起的「盜汗」?賴睿昕說,腎虛的主要症狀,是心煩易怒、腰膝痠軟、兩腿無力、顴紅潮熱、眩暈耳鳴、形體消瘦、失眠多夢、尿短赤黃,以及容易盜汗等,長期未改善,恐致男子陽痿、女子不孕。從腎虛的臨床症狀,可見腎虛會導致「出汗過多」這種情況,但是,有些人的「容易出汗」,並不一定就是上述腎虛;除了環境因素外,中醫所謂「盜汗」與「虛汗」,一般是由肺氣虛、心氣不足引起,這種汗並無明顯的酸臭味。腎虛引起出汗,通常伴隨有其他症狀,如畏寒、夜尿頻多、腰膝痠軟、食慾下降等。而單純的「多汗」,只是人體對外界環境的一種反應,當勞動、運動、情緒激動、緊張等之後出汗,都是正常現象。有些人汗孔發達,通常會分布在腋下以及背部為多,加上這兩處流汗比較容易有異味,因此常會被旁人觀察到、較易引人側目;其實,人體全身都有可能會冒汗,如在緊張或痛覺刺激時會手心、腳心出汗,以及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也會臉上冒汗,此與個人體質有關,不算病態。中醫師表示,甲狀腺分泌過多時,會出現「甲亢」,身體會反映出多汗、怕熱、體重減輕等信號,屬於病態出汗,但與腎虛無關。圖/pexels蓮子飲斂汗補腎 賴睿昕表示,也有屬於病態的出汗,如甲狀腺分泌過多時,會出現「甲亢」,身體會反映出多汗、怕熱、體重減輕等信號。還有,糖尿病患者服用過量降血糖藥導致頭暈,低血糖時,也會伴隨多汗;心臟病患者如果胸悶、伴隨狂冒冷汗,即可能是心絞痛引起冒汗。當心臟血液供應不足,使心肌循環不佳、胸部出現疼痛或壓迫感,會持續幾分鐘;如果疼痛已經轉移至肩膀、手臂或後背,建議應馬上前往醫院掛急診。 賴睿昕說,許多人對「腎虧」存有誤解,以為是專屬於男人的疾病,其實不少女性也有「腎虧」問題。「腎」藏「精」主生殖,如果精氣充足,女性的生殖系統就會健康,反之,如果精氣不足,就會影響到女性的生育能力。按照中醫觀點,「更年期」是卵巢功能由旺盛狀態逐漸轉化至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此時期婦女的腎虛多汗,中醫常使用「六味地黃丸」,搭配「清心蓮子飲」來歛汗補腎。婦女的腎虛多汗,中醫常使用「六味地黃丸」,搭配「清心蓮子飲」來歛汗補腎。圖/pexels早睡早起養腎精 賴睿昕強調,睡眠充足、飲食有節、作息正常,對於氣血的生化,與腎精的保養,扮演關鍵角色。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患者,皆有過分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經歷;唯有適時調整、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早睡早起,方有利於腎精的養護。 賴睿昕說,盡量睡飽、睡好之外,重要的是飲食知所節制。如每餐七至八分飽,同時減少攝取含咖啡因與酒精類飲食,避免咖啡因與酒精影響身體代謝和睡眠品質,而飲食過飽也會傷血耗氣,對腎氣造成損害。飲食知所節制,如每餐七至八分飽,同時減少攝取含咖啡因與酒精類飲食,也是護腎、養腎之道。圖/pexels此外,平時不可憋尿,因為膀胱若貯存過多尿液,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此時如不及時如廁,將小便排乾淨,積存的尿液就會侵害腎臟,也易引起膀胱發炎。還有,每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也會傷及腎氣,導致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行有餘力,建議早晚各一次,兩掌手心搓熱、按揉命門穴(腰部後面正中央、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每次約200下,長期保養,可收顧腎、逆齡之效。 前一篇文章 癌症展開治療前 應先防心臟毒性 下一篇文章 每36分鐘一人罹乳癌 高醫搶救乳癌生命拔頭籌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走過康橋2025.09.1103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4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5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06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7【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09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缺少鋰增失智風險 可從雜糧、蔬果攝取胖不只易三高傷心臟 罹牙周病風險增5成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直髮夾電捲棒用10分鐘 恐釋出百億個汙染微粒放鬆身心靈 瑜伽3動作有助入睡 作者其他文章缺少鋰增失智風險 可從雜糧、蔬果攝取中老年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找上門養骨本防骨鬆 均衡飲食、多運動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失眠4類型 中醫調心肝氣血助改善手機重度使用者注意! 暑假過後新增龜頸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