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面色紅潤不一定是氣色好、經常疲累、頭暈,也別以為只是正常老化,臉紅、暈眩、疲累、盜汗、皮膚搔癢、失眠等,也可能是骨髓過度造血,導致血球數值升高症狀,曾有病友驗了兩次,才知是「骨髓增生性腫瘤」作祟。
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志丞指出,骨髓增生性腫瘤在我國的發生率,五年間成長一倍,與診斷技術進步、國人警覺性提高等有關。他提醒:「有時候查閱病人兩三年前報告,會發現患者早就出現異狀,只是未積極就醫,也不知要預防。」
為提升民眾疾病認知、早期診斷,台灣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九月二日正式成立,由台大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侯信安擔任協會理事長。
侯信安指出,骨髓增生性腫瘤如長期未適當治療,除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也可能進展為「次發性骨髓纖維化」與「急性血癌」。他表示:「不論年輕人或年長患者,臨床上都曾遇到已經出現心肌梗塞、腦中風,才被診斷出來」,希望民眾發現相關臨床症狀,即時就醫。若於常規血液檢查中發現異常,都要進一步尋求醫師評估與複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