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九月開學了,面對新學校、新班級或是新同學,不少青少年正處於「開學」壓力期。專家提醒,與孩子對話時,不論是言語、表情或態度,給予正向支持與溫暖的回應,將有助於青春期孩子因應壓力、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根據《早期青春期》期刊研究顯示,與母親的對話中體驗到正面影響的青少年,在青春期階段,更能因應同儕壓力。研究由伊利諾大學學者進行,研究者安排一百位青少年與其母親到研究實驗室,讓他們花五分鐘談論青少年面臨的同儕問題。
過程中,由經過訓練的觀察者,針對母親的情感和雙方輪流順暢的溝通計分。結果顯示,能試圖解決問題並管理自己反應的青少年,通常能更成功適應新環境。
研究指出,在與母親的對話中,體驗到更正面和更強凝聚力的青少年,將使他們在中學時期,能更積極地因應和尋求父母建議;反之,母親若表現出較少正面情感、更多批評和缺乏興趣,青少年在中學開始時較不能積極因應社會壓力;對於較容易感受到壓力的孩子來說,尤其明顯。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親子溝通互動時,正面溫暖的談話內容,家長採取接納、不批判、開放的態度,能讓孩子比較願意去說,讓孩子覺察「問題出在哪裡」,也能從中學習到更多的因應策略;有時候不是父母不溫暖,而是親子間長期互動上的問題,家長面對不同特性的孩子時,如何理解他們的困難,往往考驗父母的智慧。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在許多研究中,皆指出父母的教養方式、情緒反應,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會透過「模仿」學習情緒反應與因應壓力的作法,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對其抗壓性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