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其在我】 從無痕旅遊到另類旅遊

文/蔡適任 |2022.09.04
3007觀看次
字級
觀光旺季,沙丘上擠滿看夕陽的遊客。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時報出版提供
宛若五星級飯店的豪華白帳篷。圖/時報出版提供

文/蔡適任

觀光客來到撒哈拉想「親近自然」,但那個「自然」往往是「被馴服的自然」,甚至是「想像中的自然」,而一個「被馴服且是想像中的自然」,往往就是「受到傷害的自然」。

天地創造的物種難以計數,每個生靈在整體生命網絡上,必有其獨特意義與價值。好比沙漠最近下了一場雨,落在豪華飯店的游泳池,也落在綠洲農田,落在湖泊與古井,落在能儲水的沙丘,同樣落在澆薄碎石地,好讓石地長出點點綠草,讓羊兒可以吃飽,也讓遊牧民族得以活下去。

地球所有生靈全活在相互影響、彼此牽動的一張無形網絡,旅者行走一地,之於旅者的「景點」是諸多生靈的「原鄉」,旅者的造訪不會全然「無痕」,而是形成強大經濟力量,影響當地人生活,甚至形塑自然地貌。那是雙面刃,可以養活僅能靠觀光業維生的遊牧後裔,實實在在改善他們的生活,同樣也可以摧毀傳統與生態於無形。

「美國生態保育之父」李奧帕德(Aldo Leopold)在《沙郡年紀》裡寫著:「對保護原始生活所做的一切努力注定枉然,因為若欲珍惜,我們需要親身看到和觸摸到,而當有夠多的人看到和觸摸到以後,能夠珍惜之物也已蕩然無存。」

遙望旅遊業對沙漠生態不經意間的摧殘,潔淨無痕的沙丘因觀光客足跡與車痕而面目全非,四處飄揚的垃圾,被沙灘車輾壓的植被,飽受噪音與空汙干擾的野生動物,因飯店游泳池而被剝奪灌溉水源的綠洲農田……沙漠當地業者明知是絕美的自然景致吸引觀光客,讓他們有錢賺,環境保育及永續概念依舊模糊,遑論實際行動。

明知難為而為之

我告訴自己,若能找到適恰的旅遊型態,不僅可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甚至可以成為對人與土地的回饋。如果能帶領遊客深深領會撒哈拉之美,對自然的愛油然而生,所謂的「環保愛地球」等實際行動也將有了在未來發生的可能。

這幾年的實際經驗更讓我明白,「無痕旅遊」只會是讓人在後面追著跑的理想。人在地球的每場行動莫不真實影響地貌與地表上的生命網絡,旅遊所造成的汙染與資源耗損就是在那裡。然而,若能帶著相對清明的意識行動,對大自然賜予與他者勞動和付出有更多感恩,一場旅行的意義與所能帶來的影響,就將有所不同。

因此,就算只有我一人,「天堂島嶼」民宿依然戮力不懈推動對人與土地都更友善的「另類旅遊」,提醒遊客關於「旅行者對人與土地的責任和義務」。

有人說我很有理想,有所堅持,這雖然好,可在「生存」與「商業經營」面前,有時不得不做出妥協。然而,若以越野型沙灘車為例,我絕不可能放入旅遊服務裡,因為心裡無比清楚沙灘車對沙漠生態的衝擊何等劇烈,遑論此一旅遊消費形式恰恰背離了撒哈拉帶給我的能量。

撒哈拉巨大豐沛的自然療癒能量往往讓我因感受己身渺小而震懾,而無語,於那當下,自我消融不見,將內在空間短暫讓給了意識清明與平安寧靜。然而,當遊客坐在沙灘車裡,恣意暢快中,聽不見自己在沙漠製造出來的巨大噪音,破壞沙漠獨有的靜謐,揚起漫天粉塵給鄰近居民,被放大的是傲慢自我,卻與撒哈拉瑰麗壯闊所能帶來的感動與能量擦身而過。

即便妥協,仍有「底線」,仍有不可背棄或扭曲的「核心價值」。

好友M曾經告訴我:「改變世界並不重要,那是神的計畫。每個人最大的努力,應是在自己的意識上使力……唯有真正的良善才能保護靈魂行走物質界而不致墮落。我們小腦袋不可思量神的計畫,唯有內在之路可以得到救贖……也請記得,不要被自己的欲望綑綁。沒有什麼比自己真實快樂地活著更重要,要不然所謂的理想,也只會變成枷鎖。」

這一路絆絆磕磕,收入僅供維持基本生存,推動「另類旅遊」的成績稱不上符合世俗對「成功」的定義,種死的樹遠比活下來的多,需要協助的貧窮弱勢藏身各處,而我永遠只能拉眼前這一個。

並非我認定這場志業終將成功,不願放棄的,不過是心中那分愛與希望,因為那讓我「打從靈魂裡快樂起來」。懷抱初衷,即便跌倒,都不曾讓我停下既定腳步,依舊堅定地相信,一個對人與土地更加友善、具有永續性發展的旅遊業,絕對是所有地球人都該追求的,我不過是千千萬萬勇於實踐夢想的地球人之一罷了。(摘自《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一位人類學者的另類旅遊實踐記事》,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蔡適任

法國社科院(EHESS)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學博士,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第4屆(2014)首獎與第11屆(2022)評審推薦佳作,著有《沙漠化為一口井: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鷹兒要回家》、《偏不叫她肚皮舞》及《管他的博士學位,跳舞吧》。

此時旅居摩洛哥,開辦「天堂島嶼」民宿,戮力推動撒哈拉深度導覽、生態旅遊與沙漠種樹等行動,以回應氣候變遷下的我們的時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