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腳麻、下背痛 「腹部主動脈瘤」惹禍

陳玲芳 |2022.09.03
1240觀看次
字級
長輩長期腳麻、下背痛 ,竟然是「腹部主動脈瘤」惹禍。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61歲有抽菸、高血脂多年病史的黃先生,兩年前開始斷續有下背痛發生,並曾因腳麻症狀,診斷為脊椎狹窄問題,進行過脊椎手術;日前因背痛症狀持續,甚至進展到疼痛無法忍受,前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室求診,才知是「腹部主動脈瘤」惹禍。

經住院後安排「脊椎核磁共振掃描」發現除脊椎狹窄問題外,腹部竟還有一顆5.5公分的動脈瘤,再進一步接受「胸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主動脈瘤管壁性血栓,已經造成右側髂動脈完全阻塞,而產生血管性下肢缺血麻痺與疼痛症狀。

在照會心臟血管外科後,經由微創腹主動脈支架與兩側髂動脈繞道複合手術方式治療,黃先生腳麻症狀與背痛逐漸改善,並在一周後順利出院。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歐陽志佩表示,下背痛是一般年長者相當常見症狀,雖然大部分九成以上與骨頭肌肉相關,但仍有少部分如癌症、感染、腸胃泌尿道、血管等原因造成。

單純藉由脊椎影像檢查發現腹主動脈瘤則較少見,加上腹主動脈瘤病患約八成並無任何症狀,因此早期並不容易被發現,除非腫大到壓迫周圍組織產生腹痛、腰痠背痛等症狀後,特別是如果伴隨其他疾病,如同黃先生一樣,就可能忽略了主動脈瘤引起的可能。

腹主動脈瘤並非癌症,而是動脈壁因老化、失去彈性而逐漸膨大成瘤狀的血管。主要危險因子包括年紀超過60歲男性、抽菸、三高等,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相同。

在腹主動脈瘤病患中,如果產生症狀,約有八成是腹痛,出現下背痛僅約不到一成,加上合併脊椎狹窄,就更增添診斷困難度。若動脈瘤長大到一定的大小(六公分)或長大速度過快,破裂與死亡可能性就大增,建議以手術介入治療,以防止破裂出血。

歐陽志佩說,目前主動脈支架手術儀器與技術進步,已逐漸取代傳統開腹手術。但不管任何手術方式,術後仍須長期追蹤,並確實控制血壓與三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