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溫暖 青少年抗壓性較高

陳玲芳 |2022.09.02
1269觀看次
字級
研究指出,在與母親的對話中,體驗到更正面和更強凝聚力的青少年,將使他們在中學時期,能更積極地因應和尋求父母建議。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開學了,面對新學校、新班級或是新同學,不少青少年正處於「開學」壓力期。專家提醒,與孩子對話時,不論是言語、表情或態度,給予正向支持與溫暖的回應,將有助於青春期孩子因應壓力、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根據2022年6月發表於《早期青春期》期刊研究顯示,與母親的對話中,體驗到更正面影響與更強凝聚力的青少年,在青春期(中學)階段,更能因應同儕壓力。

研究由伊利諾大學學者進行,研究者安排一百位就讀五年級最後一學期的青少年,與其母親到研究實驗室,讓他們花五分鐘談論青少年面臨的同儕問題。

過程中,由經過訓練的觀察者,針對母親的情感(如微笑、身體和語言的情感、挫折或緊張)和雙方的連結或凝聚(如輪流與順暢地溝通)計分。結果顯示,能夠試圖解決問題並管理自己反應的青少年,通常能更成功地適應新環境。

圖/pexels

親子溝通互動 接納而不批判

研究指出,在與母親的對話中,體驗到更正面和更強凝聚力的青少年,將使他們在中學時期,能更積極地因應和尋求父母建議。

反之,母親若表現出較少正面情感或更多批評和缺乏興趣,對話中凝聚力較差青少年,在中學開始時較不能積極因應社會壓力;對於較容易感受到壓力的孩子來說,尤其明顯。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上述研究是以同一群青少年來比較,從這群青少年當中,來看有哪些特質,跟「因應壓力」(抗壓性)比較有關。

這或許是親子溝通互動時,正面溫暖的談話內容,家長採取接納、不批判、開放的態度,能夠讓孩子比較願意去說,就較有機會讓孩子覺察「問題出在哪裡」,也較容易從中學習到更多的因應策略與技巧。

圖/pexels

開放接納氛圍 考驗父母智慧


陳質采說,有時候不是父母溫不溫暖,而是親子間長期互動上的問題,有些孩子比較容易接近,有些孩子比較難溝通,家長面對不同特性的孩子時,如何理解他們的困難,不被激怒、不對號入座,持續提供開放接納的溫暖氛圍,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傳遞的愛,讓孩子願意去說,往往考驗父母的智慧。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許多研究指出,父母的教養方式、情緒反應,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會透過「模仿」學習情緒反應與因應壓力的作法,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對其生活抗壓性,具有深遠影響。

不少青少年正處於「開學」壓力期。專家提醒,與青春期孩子對話時,給予正向支持與溫暖的回應,將有助於孩子因應同儕壓力、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圖/pexels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