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升格準直轄市時,就傳出鄉鎮市長將改為官派,鄉鎮市民代選舉停辦,總統大選後傳聞又起,不少民代打探消息,另謀出路,縣長周錫瑋也透露,極可能明年底實施,他樂觀其成。
從選舉太多,造成政治對立來看,這是好消息,但這不僅是台北縣的問題,去年十一月行政院通過「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最快明年十二月全國各縣市都將實施,地方政治生態將徹底改變。
各界對此反應不一,有人認為,官派的優點是,許多窮鄉鎮幾乎發不出薪水,如果政府層級改為中央、縣市二級制,各鄉鎮市的建設經費均分,有助提高行政效能,而且大幅減少選舉的財政負擔,可用來做很多地方建設;此外,各縣市「一條鞭」,可避免鄉鎮市長與縣市長因黨派、立場不同,而互相扞格。
但有人認為,鄉鎮市長官派的缺點也不少。首先,縣市長官派將「整碗捧去」,可能淪為黨派對樁腳的酬庸,「國王人馬」只要拍馬屁即可升官,做事恐不積極,導致地方建設停滯;其次,官派人選不具備民意基礎,對多元民意反映與地方發展不利,若是「空降部隊」可能不了解地方特色,無法正確推動產業與建設。
而且,如果行政區域沒有合理調整與畫分,對幅員廣大的偏遠鄉鎮不公平,服務效能一定會打折扣;此外,官派鄉鎮市長可能被視為養老、升官跳板,「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不積極推動地方建設。
更重要的是,民選首長都直接和民眾對談,官派首長不需要選票,又少了鄉鎮市民代表的監督,若有弊端誰來把關?
這些都頗令人憂心,希望新政府能詳加分析利弊得失,勿草率為之。
陳賜康(北縣汐止/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