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參加博鰲論壇回國後舉行記者會,雖然言談間對兩岸未來的關係深具信心,但「微笑老蕭」一度板起面孔,以嚴肅的口吻說:「這是兩岸融冰的第一步,但冰山太大,要慢慢融,否則太快化掉,會變成洪水」。
自從馬蕭在總統大選大勝以來,全台灣甚至包括大陸台商、外資和國際級的投資大師,都一面倒看好台灣發展,及未來的兩岸關係,連民進黨的縣市長也要搶搭兩岸新局的第一班列車,將前進大陸拓展蔬果、水產、茶葉及加工品等商機,昨天報載金融四大主管機關首長,在答覆立委質詢時,對開放兩岸金融「準備好了」。
在一片樂觀氛圍中,似乎沒有人朝可能的後遺症提出建言。對大陸、外資「完全開放」,是百分百的正面效應嗎?恐怕未必,美國次級貸風暴雖然稍微緩解,但全球正面臨糧食與能源短缺,各主要國家也出現房地產泡沫現象,以台灣彈丸之地、淺碟型市場,是否真能承受國內外資金瘋狂湧入?是否完全沒有風險?
如果來台購買股票和房地產的資金,只是短線操作,一旦集體在短時間內撤離,市場是否有能力承擔巨大賣壓,不致影響經濟穩定?
目前國內外對台灣的樂觀期待,是台灣人民忍受了八年鎖國後,猛然獲得情緒發洩出口的激情,或許等到馬蕭就職後,才會發現如何疏導冰山融化後的大量雪水,才是最棘手的問題。呼籲大家要冷靜下來,一味開放很難預測後果,循序漸進才是最好的方法。
范仲禮(基隆市/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