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戰鬥機,可望在2027年前試飛。圖/法新社
風暴戰鬥機的發動機,由勞斯萊斯設計製作。圖/法新社
編譯/韋士塔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噴火」(Spitfire )戰鬥機飛行員宣稱這種戰機的反應極為靈敏,駕馭時有如四肢的延伸,隨心所欲。但拜人工智慧(AI)所賜,最新一代的戰機甚至能讀懂飛行員的心思,堪稱「人機合一」。
專家指出,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及瑞典等國,早在20年前就有意合作,研發新一代戰機。然而,由於各國對新型戰機的性能要求各不相同,英國在2015年時決定研發「未來空中作戰系統」(Future Combat Air System,FCAS)。
英國國防部FCAS計畫主任波頓(Richard Burton)今年7月宣布,正在開發第六代戰機「風暴」(Tempest),預期將在2027年前試飛。這是自英國在2018年法茵堡航空展初次揭露第六代戰機計畫後,首次正式公布風暴戰鬥機的開發時程。波頓並表示,若進展順利,風暴戰機可望在2035年開始服役。
風暴戰鬥機由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勞斯萊斯公司(Rolls-Royce)、歐洲導彈集團(MBDA)與義大利高科技跨國企業萊昂納多集團(Leonardo)攜手開發。BAE負責機身設計及軟體系統,萊昂納多集團負責戰機的電子系統整合設計,MBDA進行武器開發,勞斯萊斯則設計及製造風暴戰機的發動機。日本也在2021年底加入風暴戰機的開發,導入三菱重工協助開發F-X戰機的相關技術。
風暴戰機的最大特點是AI功能,可為飛行員提供操控輔助。飛行員佩戴的頭盔搭載許多感測器,能夠讀取大腦的信號與其他數據。AI一旦研判認定飛行員需要幫助,會主動介入操控戰機,例如:在飛行員失去意識時接管飛行任務,大幅提升飛航的安全性。
風暴戰機研發計畫的業務發展總監史托克(John Stocker)表示:「我們打造了全新的監測及控制系統。」他預期,未來這款戰機的操控軟體更新與升級,將與目前智慧手機應用程式(App)更新一樣簡便。此外,風暴戰機的多數製造作業將為自動化模式,產線能與供應商共享數據,快速調度零件,縮短生產所需時間。史托克說:「我們必須跟上技術變化的步伐。」
英國政府已投入20億英鎊(約新台幣714億元)於風暴戰機計畫,預期會繼續投入大筆資金。儘管如此,「颱風」(Typhoon)的成功出口,讓英國政府對風暴戰機寄予厚望。資料顯示,英國政府當初耗資120億英鎊(約新台幣4290億元)開發颱風戰機,後來這款戰機為英國帶來210億英鎊(約新台幣7500億元)收入,並創造兩萬多個就業機會。因此,英國政府非常希望新一代戰鬥機能複製颱風戰機的成功經驗。
BAE指出,鑑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2040年時英國及盟國很可能面臨新的威脅與更先進的武器,有賴最先進技術來應對。風暴戰機將扮演各種先進數位技術的測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