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小學堂】元稹 〈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

文/涼兒(惠茹)  |2022.08.25
1927觀看次
字級
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早上雖然豔陽高照,但只要一到下午,就容易下起傾盆大雨,假如這時沒有帶傘出門,就會淋成落湯雞!現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所以氣候才會如此多變。

所謂的「處暑」,即為「出暑」,指炎熱已經漸漸離開,天氣要慢慢轉涼了。

本詩第一、二句「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詩中的「鷹祭鳥」指老鷹開始獵捕鳥類;「白藏」指的是秋天,因為古人將春夏秋冬四季,配屬四種顏色,分別是「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首聯以白描手法起筆,點出了秋天的季節,暑氣漸消,詩人從「鷹祭鳥」、「白藏深」寫出自己對景物的觀察,以及對季節變化的感受。

第三、四句「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樹葉下方,一陣秋風吹過,天空高遠,看不見老天爺的憐憫之心。頷聯承接首聯,描述秋天蕭瑟的氣息,秋風拂落葉,萬物的更迭變化,一葉落下便知秋,作者因落葉而心生惆悵。詩句中的「天高不見心」,隱藏著作者內心的感受,秋風習習,要何處安頓自己內心的愁緒呢?作者以「不見心」比喻自己惆悵的心裡狀態,以「空」、「不見」表達見此情景的悲秋傷感。

第五、六句「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秋氣一收,農作物也要熟成了,此時秋風漸靜,只聽見草叢裡的蟲聲吟。隨著萬物自然的規律,落葉飄下,秋天一到,農作物收成,隨著陽氣的收束,稻、黍、稷、梁等農作物都熟成了。秋天的夜風靜悄悄的,這時雖有草蟲吟鳴,卻更襯托出大地的靜謐。頸聯詩人以「氣收」、「風靜」將白天快速的節奏緩和下來,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氣氛;再以「禾黍熟」點出此時是收穫的季節,以「草蟲吟」襯出夜晚的寂靜,更顯得秋季的幽深。

第七、八句「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在農作物開始熟成時,作者從容的斟酒,將琴音調好,準備彈奏一曲。這夜晚時分可以優雅的斟上一杯酒,慢慢的品出酒的香醇;可以在膝上撫弄琴弦與好友好好相聚,那歡聚的時光,肯定是作者心中最美好的世界了!故尾聯詩人道出自己與好友歡聚的理想盼望,將這秋夜以琴聲點染出無限韻味。全詩圍繞著「處暑」開展,更以「祭、藏、驚、見、收、吟、酌、調」八個動詞,提煉出秋色不凡的韻味,使本詩靈動起來,留下無限的餘味。

小朋友們,讀完這首詩後,可以試著觀察一下周遭的景物,學習元稹的寫詩技巧,寫寫自己心中的「處暑」,只要慢慢練習,相信有一天也可以成為小小詩人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