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沛蓁
文/蘋果
在今年的六月二日,台北市立動物園和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屏東科技大學合作「石虎保育繁殖計畫」中迎來重要新成員,由石虎爸爸「小魚」和石虎媽媽「平平」誕下動物園內的第二胎石虎寶寶,這大概是所有的石虎新聞中最令人喜悅的一則吧!近年來,最常上新聞的動物非石虎莫屬,只是見報的新聞通常不是牠可愛的身影或任何相關喜訊,而是石虎因故死亡的消息。
在台灣這塊寶島上,原生的貓科動物只有雲豹和石虎,可是經過訪查,雲豹的蹤跡幾乎等於零,許多學者認為雲豹已經滅絕,於是石虎成為台灣僅存的野生貓科動物。根據學者估計,目前台灣野外石虎的數量僅剩下五百隻左右。那麼,我們要如何幫助石虎呢?從了解石虎的棲息地與相關生態,將是啟動石虎保育的第一步。當愈來愈多的人認識石虎,才會開始關心石虎的存在及繁衍問題。
石虎的外表和家貓極為相似,甚至有些人會把石虎當流浪貓來豢養,但石虎和家貓不同,石虎耳後為黑底,並且有著白色斑點;最容易分別的特徵,是由眼睛內側向上延伸的兩條白色線條。石虎是生活在台灣中部低海拔地區或丘陵的夜行性動物,多數分布於苗栗、南投及台中山區。
根據文獻指出,在日據時代,石虎是很常見的動物,每年被人類獵捕數量達上千隻。然而,隨著台灣的平地、淺山地、低海拔地區的土地開發和人口成長,石虎的棲息地愈來愈少,石虎的活動範圍從山區移到平地,甚至經常出現在一般道路上,造成許多石虎遭到陸殺、獵捕、做為山產交易……石虎的數量愈來愈稀少,所以在二○○八年,台灣官方便正式將石虎列為「瀕臨絕種保育動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