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大學工學院長李清華(中)的廢車用鋰電池回收研發成果,取得專利與發明獎金牌。圖/大葉大學提供
【記者羅智華彰化報導】因應綠能趨勢發展,電動車日益普及,雖然可減少空氣汙染,但也衍生出電動車電池等新廢棄物,為推動環境永續,大葉大學工學院院長李清華,帶領環境工程學系博碩士生研發廢車用鋰電池回收技術,成果除在國際發明大賽奪金,還進一步取得發明專利。
團隊表示,隨著電動車愈來愈普及,車用廢電池成為新興廢棄物,若沒有妥善回收處理,將造成環境汙染與資源浪費,為此實驗室開始著手研發電動車廢電池回收技術,歷經三年累積,展現豐富成果,不只連續兩年都在國際創新發明大賽獲得金牌,相關技術也技轉廠商。
本身也是環工系教授的李清華表示,市面上電動車使用的電池以鋰電池為主,車用鋰電池又分成鋰鐵電池與廢三元鋰電池兩大類,實驗室第一階段進行鋰鐵電池回收研究,先將廢鋰鐵電池正負極混合物進行焙燒、研磨與篩分處理,再將粉末經浸漬、置換、沉澱、晶析等步驟,可成功回收電池中的銅、鋁、鐵、鋰等有價金屬,讓資源再利用。
李清華說,完成鋰鐵電池的回收技術開發後,團隊第二階段以三元鋰電池為研究對象,三元鋰電池的目標金屬有六種,因此難度比鋰鐵電池高,實驗室使用濕法冶金方法,針對廢車用三元電池的正、負極混合材料,回收其中的鋰、鋁、鈷、鎳、錳、銅等有價金屬,讓創造循環經濟的同時,也能避免環境汙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