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潤肺防秋燥 吃水梨、蓮藕、白木耳 陳玲芳 |2022.08.22 語音朗讀 122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處暑養生首防「秋燥」,中醫師建議吃水梨、蓮藕、白木耳,可潤肺滋陰。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年8月23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暑,意即「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已經來到「尾聲」;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逐漸呈下降趨勢。中醫師表示,處暑養生首防「秋燥」,要潤肺滋陰,可多吃水梨、蓮藕、白木耳(銀耳)。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涂育維表示,「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為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處暑後,陽氣日消,陰氣日盛。但此時盛夏的餘熱還沒有消除,是俗稱的「秋老虎」時節,因此不少民眾仍然會覺得天氣炎熱。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與其擔心新冠疫情,不如從自身做起,做好個人防疫(衛生)之餘,應多「養肺」、增強免疫力。 由於處暑後,較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如氣喘、咳嗽等,因此肺功能不佳者,尤重「潤肺滋陰」。此時氣候漸偏乾燥,耗損人體津液,而燥氣最容易影響的就是「肺臟」。蓮藕,在中醫師眼中,是潤肺滋陰的好食材。圖/pexels鼻乾唇燥 陰虛體質飲食可多吃潤肺效果食物以「顧肺」,例如水梨有潤肺清熱、止咳消痰功效,蓮藕清肺熱、解渴除煩,蜂蜜可補脾胃、潤腸、潤肺,白木耳則能養陰清熱潤燥,最適合肺氣不足者日常保養。「陰虛燥熱」以及「體質虛弱」的民眾,最容易因為本身呼吸系統內溼度不足,在吸入乾燥空氣時,刺激氣管誘發乾咳;症狀為痰少膠粘難咯,咽喉乾癢少津,鼻乾唇燥。患者如發生燥咳,中醫治療會採用具「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功效的麥門冬、玉竹、天花粉、川貝母、沙參、西洋參、款冬花、百合等藥材。 日飲「養氣潤肺茶」涂育維說,有乾咳症狀者,每日白天可服用一杯「養氣潤肺茶」。其材料、作法、功效如下:材料:西洋參5克、麥門冬5克、沙參5克。作法:將中藥材用600c.c.的水煮沸後,小火煮10分鐘,放溫飲用。功效:西洋參補氣養陰,增強免疫力。麥門冬潤肺生津、沙參養陰清肺。 血虛體質 易皮膚乾癢血虛體質多數為年長者,由於年紀大,身體機能走下坡,尤其是肝腎虧虛,體內的血不足,而無法無法濡養皮膚表面。尤其在天氣轉涼、人體皮脂腺分泌減少之際,皮膚容易乾燥發癢。除了老化因素,作息及飲食失調,如經常熬夜,嗜吃炸烤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會耗損陰血,加重血虛問題。針對此類體質者,中藥調理常以補肝血的四物湯或六味地黃丸當作基底,再加減其他藥材,譬如可滋潤、補血的當歸,或有助保溼的麥門冬。周服「補血潤燥止癢湯」涂育維建議,有皮膚乾癢問題者,一周可服用2-3次「補血潤燥止癢湯」。其材料、作法、功效如下:材料:麥冬15克、黃精15克、黃耆10克、玉竹15片、枸杞10克、紅棗5顆,葷素皆宜。作法:先將藥材清水洗淨後,排骨先川燙一次,藥材再與排骨放入1000c.c.水的鍋中,用小火熬煮約30分鐘,待滾後加入少許鹽巴,再熬煮約5分鐘即可關火。功效:麥冬、玉竹養陰潤燥,可滋潤肌膚;枸杞補肝腎,明目; 黃精可補血潤肺;黃耆可以補氣,提升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潤膚效果。中醫師推薦,白木耳(銀耳)為潤肺滋陰的好食材。圖/pexels少辛辣 多喝潤燥蜂蜜水中醫師涂育維提醒,處暑時節,易有乾咳及皮膚乾癢問題者,平時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及油炸燒烤食物。同時,要多到戶外運動,調暢情緒,避免生氣傷陰。而容易乾咳、皮膚癢、便秘的人,則建議多補充溫水或蜂蜜水,以改善秋燥。 前一篇文章 再「宅」也要運動 專家教你對症律動 下一篇文章 國衛院、長庚、宏碁聯手 建構 「肥胖症智慧預測系統」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3淨業林念佛 新加坡信眾回佛光山精進2025.07.2804南區佛光金剛知賓 打造一流佛光品牌2025.07.2805【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6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7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8斑駁的兒時記憶 2025.07.2809菲律賓跨宗教聯合祝禱 佛光山與會2025.07.2810【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28企業獻愛 公益野餐9月27日溫暖登場微塑膠粒傷心腎功能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南部豪雨恐爆類鼻疽 3步驟防疫有氧運動增強心肺功能 每周3次每次達30分鐘水上活動提防感染 泳鏡取代隱形眼鏡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 作者其他文章微塑膠粒傷心腎功能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水上活動提防感染 泳鏡取代隱形眼鏡奇美暖心角 醫療場域有藝術預防熱傷害 孩童多補水休息大暑養生健脾養胃 吃深綠色蔬菜退火左腦爸爸VS.右腦女兒 陳建仁與陳怡如的生命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