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宅」也要運動 專家教你對症律動 陳玲芳 |2022.08.21 語音朗讀 19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運動醫學專家指出,每周累積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可以養成良好的「護心」習慣。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隨著時代進步、疫情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宅運動」的興起讓居家運動成為新顯學。新式運動家具,擺脫了傳統室內運動器材的缺點,以及使用對象的限制,讓你再怎麼「宅」也沒理由不運動。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運動醫學博士陳俊忠,在長達三十多年於運動醫學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中深刻明白,推廣運動不僅要強調運動參與的好處,更重要的是「如何減少運動參與的障礙?」尤其是自己的女兒也曾因腦出血住院,走過漫長的復健路,因安全考量,需要在家運動。因此特別出版《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一書,教人們如何「對症」律動。規律運動 其實很簡單 「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有益,但知道不一定能做到,更何況運動的方式,其實比你想到的更多。」陳俊忠說,運動可分「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式健身運動處方,主要以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為兩大核心,是以自己的身體為重點,並藉此帶動肢體動作進行。主動式運動方式,可以是徒手進行,也可以透過器材輔助。被動式運動,比較沒有體能限制,主要原因是被動式運動靠「外力」輔助進行,主要用於放鬆肌肉、筋膜,促進淋巴與血液循環,調整身體結構的對位與排列,多是在放鬆、不費力情況下改善身體,所以常被使用在「復健」上,包括關節活動、軟組織按摩。而新科技進步後,也產生了新式的被動運動「律動運動」;律動運動靠機器輔助,可分為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垂直律動」會在人體產生加速力,進而誘發後續的生理適應,對於促進健康發生正向影響。根據相關文獻與資料顯示,垂直律動具有防病又抗老的好處,如遠離肌少症、減重、強化骨密度、提升免疫力、調控血糖、減緩生理期或更年期的不適等。圖/Unsplash運動是良藥 有氧可護心 陳俊忠強調,「運動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在最近二十年來,已被納入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每年國際年會的主題。運動對於慢性代謝疾病的治療效果,與中高齡總死亡率下降,已累積大量可信賴的科學證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研究顯示,全球近8成的成年人過著靜態生活、缺乏運動。這些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和癌症的風險,甚至連死亡率,都比規律運動的族群高出許多。不運動與抽菸、喝酒、不健康飲食同為萬病根源,並被稱為「四大非傳染性疾病」。研究顯示,定期進行有氧運動訓練的人,其動脈硬化程度較低,甚至僅有單次「有氧運動」訓練,都可顯著提高動脈順應性並降低動脈硬度。所以,每周累積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可以養成良好的「護心」習慣。陳俊忠(中)出版《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一書,教人如何「對症」律動。先前因為疫情影響未舉辦新書發表會,周四晚上舉辦讀者見面會活動,許多學界與醫界好友都到場力挺。圖/原水文化提供 前一篇文章 不到2成國人 80歲/20顆自然牙 下一篇文章 「處暑」潤肺防秋燥 吃水梨、蓮藕、白木耳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3淨業林念佛 新加坡信眾回佛光山精進2025.07.2804南區佛光金剛知賓 打造一流佛光品牌2025.07.2805【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6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7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8斑駁的兒時記憶 2025.07.2809菲律賓跨宗教聯合祝禱 佛光山與會2025.07.2810【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28企業獻愛 公益野餐9月27日溫暖登場微塑膠粒傷心腎功能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南部豪雨恐爆類鼻疽 3步驟防疫有氧運動增強心肺功能 每周3次每次達30分鐘水上活動提防感染 泳鏡取代隱形眼鏡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 作者其他文章微塑膠粒傷心腎功能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水上活動提防感染 泳鏡取代隱形眼鏡奇美暖心角 醫療場域有藝術預防熱傷害 孩童多補水休息大暑養生健脾養胃 吃深綠色蔬菜退火左腦爸爸VS.右腦女兒 陳建仁與陳怡如的生命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