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現在人常說的沐浴洗澡,在古代卻是四個動作。所謂的「沐」指的是洗頭,「浴」則是洗身體,「洗」則是擦腳,「澡」則是洗手。另外,古人因為留長髮,所以洗頭的時候常要握住頭髮。周朝時,周公姬旦因為要接見賢明的人,頭髮都還沒乾就迫不及待握著頭髮去見賢人,藉此顯示對人才的重視。
到了漢朝的時候,每隔五天就會放一天假,讓官員回家去洗頭髮,所以這個假也稱為「休沐」;大概皇帝也受不了大臣滿頭臭味,所以工作五天就讓他們休一天假洗頭去。其實古代環境汙染情形並不嚴重,洗頭髮講究一點的,要先劈柴生火燒水,還要清洗梳理擦乾;馬虎一點的,就跳進清澈的水裡玩水兼洗頭。
那用什麼東西來洗頭髮呢?古人習慣用一種叫做皂莢的植物來洗頭。皂莢又稱為皂角,也叫做肥皂樹,樹幹上常長著枝刺,樣子看起來有點醜。從前的人會把皂莢的果實割下來磨成粉,就變成洗衣粉,還可以拿來洗頭。不過皂莢帶點刺激性,有些人不喜歡它的味道,就會用木槿葉來代替。
據說,每年七月七日牛郎織女在天上見面時,因為一年只見一次面總是特別感傷,織女的眼淚因此掉落到人間灑在木槿葉上,而用木槿葉提煉洗髮精洗頭,就會受到織女的祝福,讓頭髮變得更加烏黑明亮。其實,這個傳說只是要告訴我們,木槿葉的效果比皂莢好多了。
古人還會用茶枯餅做成洗髮精。茶枯餅是用茶籽榨油後,將剩下的殘渣壓製成餅狀,也算是廢料再利用,也因為去汙力強,非常受到喜愛。想想,古時候的人還真是物盡其用,像淘米用的水或是醋,也都有人嘗試用來清潔頭髮。
另外,無患子也是天然好用的清潔劑,完全沒有致癌的危險。無患子科的植物有很多,像龍眼與荔枝都是,只是無患子果實偏酸,且較容易起泡沫。無患子的樹枝也被拿來驅鬼避邪,號稱「鬼見愁」,是古人的最愛呢!現代的洗髮精種類多樣,但還是一句老話,「天然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