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烏蘭察布 猶如走進一座草原博物館 文/記者丁銘、哈麗娜 |2022.08.20 語音朗讀 45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烏蘭察布市離北京市最近距離為240公里。圖/新華社內蒙古最大的人工林場蘇木山。圖/新華社位於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中旗的恆潤風電場。圖/新華社當地生產的果蔬直送北京。圖/新華社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景色。圖/新華社 文/記者丁銘、哈麗娜中國大陸北方燕山山脈與陰山山脈交匯處有一山口,蒙古語稱之為「烏蘭察布」,翻譯成漢語就是「紅山口」。烏蘭察布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是內蒙古距北京最近的地級市,僅二百四十公里,高鐵一個多小時可達。當北京驕陽似火、酷暑難耐之時,如果向西來到烏蘭察布,頓時會感到草原夏季,風吹愜意。猶如壁畫垂掛天際烏蘭察布素有「中國草原避暑之都」之稱,夏季平均氣溫只有攝氏十八點八度。蘇木山,燕山之尾,陰山之頭。長二十七公里,寬十九公里,平均海拔一千六百八十二點三二公尺,是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的水源涵養地,華北地區重要的「生態要塞」,最高點二千三百三十四點七公尺是烏蘭察布市的「珠峰」。「蘇木」蒙語是「箭」之意。蘇木山古時稱箭山,春秋戰國至兩晉叫雁門山,北魏叫蟠羊山,地處晉、冀、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素有「雞鳴聞三省」之稱,是紅山文化與仰韶文化交匯區。蘇木山是內蒙古最大的人工林場,森林覆蓋率百分之七十四點八,如今已建成森林公園,是大陸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沿蛇形山徑攀援而行,但見怪石嶙峋,花草紛繁,可聞松濤陣陣,百鳥爭鳴,林秀而山美,把蘇木山裝點得俏麗多姿。登臨絕頂望天涯,舉目四望,但見群山疊翠,霧色縹緲,猶如一幅濃淡相宜的壁畫垂掛天際。輕風送來濃濃花香,山溪泉水叮咚作響,使人如入仙境,心曠神怡。「牛馬千百成群,遠遠地走來,如綠海上的沙鷗萬點。倚杖當風,心曠神爽!這種無邊高朗的天空、無限平闊的草原,無盡清炎的空氣,是只有西北高原才能具備的……」這是作家冰心筆下,一九三○年代的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位於市區的霸王河公園,天藍水清,樹綠景美;漫步於棧橋之上,呼吸著清新空氣,陶醉在生態美景當中;徜徉在泉玉嶺景區,惠風和暢,遊人如織,宛如置身一幅遊人賞景、水鳥嬉戲、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中……來自北京的王霞,是一名在烏蘭察布市從事大數據工作的職員,由於工作原因,她經常往返於兩地。工作之餘,她喜歡在霸王河公園等地散步,這裡已經成為她快節奏生活的重要調劑。「藍天碧水、綠草鮮花,我喜歡帶著孩子或朋友來這裡遊玩,非常愜意。」王霞笑著說。元代的塞外第一路路,用今天的解釋就是「道路」。在宋元時期,「路」則是指行政區域名。宋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府」。「集寧路」就是元代的「路」,而且是當時的塞外第一「路」。據內蒙古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紅星介紹,集寧路為元代建置。最早是金代集寧縣,建於金章宗明昌三年(一一九二年),當時是草原與中原地區商貿交易的重要場所。元代初年升為集寧路,為汪古部轄境,屬中書省管轄。史書記載,一三六八年到一三七一年之間,明軍同元軍在古代集寧路附近,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均以明勝元敗而告終,元代集寧路也隨之廢棄。湮滅時間應在明洪武三年至九年(公元一三七○年~一三七六年)間。經過八百多年風吹雨打,戰火洗禮,元代集寧路如今僅存古城遺址,位於今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以下簡稱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鎮土城子村。二○○二年在修建高速公路時,對古城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張紅星說,考古人員先後從這裡出土了磁州窯、龍泉窯、鈞窯、景德鎮窯、耀州窯、建窯、吉州窯、定窯八個窯系瓷器及銅器、鐵器、金銀器等一大批珍貴文物。元代集寧路古城遺址曾被評為二○○三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除集寧路遺址外,烏蘭察布還是大窯文化、仰韶文化、岱海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被考古學家蘇秉琦讚譽為「太陽升起的地方」。通過考古鑑定,元代集寧路遺址為遼、金、元時代的古城,而在元代最為興盛,並升成集寧路。元代集寧路是當時內地通往塞北高原的必經之路,是草原遊牧與農業耕作地區的結合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即是白色森林、風電之都 同時也是「草原雲谷」夜空深邃,繁星滿天,潔白的月光灑在草原上,天地間一片靜謐,晚風輕輕吹過,空氣中的花草香氣摻雜著歡愉氣氛,和草原的約定就此兌現。烏蘭察布的美集中表現在草原之上,這裡有「神舟」飛船回歸的杜爾伯特大草原,也有著名的烏蘭哈達火山草原,還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輝騰錫勒高山草甸鮮花草原,草原多樣性獨一無二,被譽為「草原博物館」。蜿蜒山谷塞外名川從北京西出三百九十公里,便來到陰山東麓的烏蘭察布地質奇葩︱︱烏蘭哈達火山草原,三十多座火山猶如串珠狀分布在察哈爾右翼後旗遼闊草原上。在烏蘭察布眾多草原中,近年來最紅火的莫過於輝騰錫勒黃花溝草原,位於察哈爾右翼中旗,地處陰山北麓,面積六百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保持最完好的三大高山草甸草原之一。山梁草原上,可乘小火車參觀溼地、湖泊、山地典型草原等多種地貌。青藏高原氂牛喜食的特有植物在這裡成片發育,梁上還分布著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人稱「九十九泉」。乘千米觀光索道從輝騰梁上下來,便是被遊人譽為「塞外名川」的黃花溝。這是一道蜿蜒的山谷,為遠古冰川遺跡。溝長十多公里,深約三百公尺,溝內山勢險峻,奇峰突兀,曲徑通幽,鳥語花香,水流潺潺,鷹翔長空。黃花溝上的神蔥嶺,是占地五千餘畝的獨貴林區,森林茂密,古柏參天,那林間富有彈性的綠色草坪中,白蘑菇、黃花、百合花點綴其間,組成了天然的大花園。企業數據中心齊聚說到「白色森林」,就不能不說烏蘭察布市那一排排迎風旋轉的「大風車」,那一片片「追光逐日」的光伏板,正是清潔能源不斷輸出之地。烏蘭察布市資源富集、礦產豐富,特別是綠色能源供應充足,有效風場面積占大陸的十分之一、內蒙古的三分之一。目前,全市新能源總裝機七百五十二萬千瓦,素有「空中三峽、風電之都」美譽。烏蘭察布的綠色能源,以及夏季冷涼氣溫、玄武岩穩定的地質結構,吸引了大數據企業的目光。一時間,華為、蘋果、阿里巴巴、快手等十四個知名數據中心企業,共計二十四個數據中心(其中一個超算中心)落戶烏蘭察布。指示燈飛速閃爍,「嗡嗡」低響聲迴盪,一台台整齊排列的服務器正在存儲、讀取和傳送著海量數據。總占地面積三千九百九十七畝的烏蘭察布大數據產業園內,華為、蘋果、阿里巴巴、快手等二十四個數據中心、三百一十六萬台服務器正在高速運轉。每一分、每一秒,一張張手機照片、一條條快手視頻、一份份政務災備數據等正傳輸存儲到「草原雲谷」烏蘭察布。烏蘭察布市大數據局副局長馬少明說:「借助大數據、雲計算,全市不斷推進政用、商用、工業、農牧業、服務業等領域大數據深入應用。工業方面已有七百七家上雲企業,八家企業完成兩化融合貫標,豐鎮市高科技氟化學工業園區5G+智慧數字雲平台,已成為內蒙古工信廳綜合業務平台。」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世界遺產專題16】西安城牆 見證歷史 褪去千年滄桑坎坷 下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鄭州商城遺址 商代早期的王者之都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