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父親的扁擔

文/劉洪貞 |2022.08.15
918觀看次
字級

文/劉洪貞

父親走後我很少回娘家,怕回到家看到他的遺物,會有睹物思人之痛。

那天到家時,無意中在廚房的門縫裡,發現一根黑得發亮的扁擔。看到這根幾十年前,經常在父親肩上挑農作物的扁擔,我的思緒又回到從前。

記得小時候,父親為了扛起一家八口的生計,和母親兩人,胼手胝足,無日無夜的,出賣最原始的本錢──體力。

要出賣體力也需要工具,鋤草的鋤頭、挑肥挑穀的扁擔等。家裡買不起鋤頭,有需要時只好找鄰居借。扁擔是自己做的,所以家裡有兩根,分別由父母各自持有。

做扁擔要用上好的刺竹,才夠堅固耐用。鋸下竹子中間最堅固厚實的部分,約五呎長,從中剖開刨平,左右兩邊要刻個窩,可勾住水桶或竹籃的耳朵,以免挑擔時滑落。另外,剛成形的扁擔,因粗糙必須用砂紙磨光,以免傷害肩膀。完成後,再把扁擔泡到池塘裡,一個月後就可以使用。

新的扁擔帶點淡綠色,還散發著竹子香氣。剛開始堅硬無比,慢慢經過重量承載後,變得有彈性,讓挑擔的人感覺物品變輕了。

家裡的兩根扁擔,在父母年輕時,我總認為父親的使用率比較高。母親因懷孕生子,無法離家工作,扁擔就擱著。父親不同,家裡農事忙完了,就得帶著扁擔外出打工。

香蕉收成時,就挑香蕉;有人蓋新房,就去挑磚塊,要是都沒工作,就上山砍柴,既可讓家裡有柴火,又可換現金貼補家用。

小時候我經常背著弟妹,看父親幫鄰居挑農作物。每次看到他挑著扁擔,兩邊垂成彎彎的,走路又很吃力時,我會問父親,怎麼不少挑一點?每一回他都嘴角微揚,摸摸我的頭。當我知道,那是論重計酬時,我的心揪得好緊好緊。

幾十年來,父親靠著那根扁擔,上山下田把我們扶養長大。即使年邁之後,已經無力挑起任何重物,因心存感謝,父親還是一直留著它。

看到久違的扁擔,讓我想起,父親的扁擔,挑的不只是貨物的重量,還有生活的壓力,以及對妻小無盡的愛,那恩情是無以回報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