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研究院昨日發布《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中研院院士王平等人認為,央行長期的低利率及低匯率政策,對台灣經濟帶來潛在負面影響,包括:分配不均、通貨膨脹、房地產價格高漲,更產生許多殭屍企業,台灣已到達極需全面貨幣金融改革的十字路口,政策建議書研議小組並提出三目標、四建議。同時,也針對台海危機,提出金融業當然要有「漢光演習」的呼籲。
參考新加坡
成立境外金融中心
自二○一八年八月開始規畫的《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是中研院公布的第十六本,政策建議書研議小組成員包含中研院院院士王平、謝長泰、蔡瑞胸、李怡庭、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楊賢、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陳明郎等,後續政策建議書將送交總統府與行政院。
王平表示,中共軍演造成台海局勢緊張,當然要有金融漢光演習,光靠「護國神山」台積電是不夠的,金融產業非常重要,若金融產業跟世界連結愈廣泛,台灣愈能受到保護。他建議,台灣可參考新加坡成立境外金融中心,此模式若能建立是最好。
失落的20年
金融經濟成長遲滯
王平指出,從一九七○到二○○○年,台灣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同步前進,成果舉世皆知。但新冠疫情前近二十年,不論是金融發展抑或經濟成長,均同步緩慢遲滯,幾乎可說是「台灣失落的二十年」。
對此,政策建議書研議小組成員提出三目標、四建議。「最佳」的金融體系和監理機構有三個主要目標。首先是穩定可預測的通膨率,和由市場決定有競爭力的匯率,以保持貨幣和金融穩定。第二是謹慎且有效地投資一國金融資源,第三是發展一套完善的金融體系做為增加就業和收入的來源,並為急需產業轉型的台灣提供關鍵金融資源。
小組也同步提出四項政策建議,包括:第一,應參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經驗,在維持貨幣穩定,可慎重評估是否將部分外匯儲備資金投入主權財富基金,在具透明度和可究責性下,帶動產業發展。
第二,央行應公布外匯干預的歷史資料,設立全職而專業的理事,並根據金融業大趨勢,對數位貨幣有效地進行全面優劣評估。
第三,為金融監理及金融穩定機制之優化,應重新定位個體審慎監理及總體審慎監理主管機關及設立金融穩定委員會。第四,從大數據的觀點,儘快修訂個資法以便建立完整的可攜資料權,建構更完備的數據中心,以整合及配對跨產業、跨部門、及跨國的生產商、代理商和消費者。
《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其中涉及中央銀行相關議題部分,央行昨天召開內部會議後祭出五點說明。其中,對於是否可將部分外匯儲備資金投入主權財富基金,央行表示,央行對於政府成立主權財富基金向來持正向態度,但強調應先立專法,成立獨立的專業管理機構。